研讀老子道德經第14

今天是0708(星期日),昨天老友遠漢在LINE群組上了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「我正在改變」,這是由清華出版社馬慧榮老師深刻體悟所得;整篇文章圍繞在一個剛過70歲老人的省思所得,以改變自己面對未來;包括:愛自己、與小販、計程車司機不要討價還價、接受老人重拾回憶、重溫往事、不再糾正別人、大方給于讚美、放下煩惱、不再堅持己見、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、做自己快樂的事等等。的確是的,仔細想想,人生何其短暫,怎麼不知覺的已經是滿頭白髮,軍校與同學在校的點滴往事如同昨日夢境,兒時生龍活虎的玩伴也已經老邁,我們每個人都走過自己所選擇的路,當然也都有述說不盡的陳年往事;未來,我很贊同馬老師的體悟「放下煩惱,要感恩知足,快樂地向前走。」煩惱是甚麼?煩惱是無名,也就是起心動念還時時忘不了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」,貪圖名、聞、利、養,所有的慾望都屬貪的範疇。當這些都放下了,那您的煩惱真的放下了。今天剛好研讀老子道德經第14章,是這麼寫的:

老子道德經第14章.jpg 

視之不見,名曰夷;聽之不聞,名曰希;摶(ㄅㄛˊ:用手摸)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詰(ㄐㄧㄝˊ:追究),故混而為一。其上不皦(ㄐㄧㄠˇ:光明),其下不昧。繩繩不可名,復歸於無物。是謂無狀之狀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迎之不見其首,隨之不見其後。

執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謂道紀。

〔翻譯〕

道是無色、無聲、無形,眼睛看不見的叫做夷;耳朵聽不到的叫做希;手摸不到的叫做微。道無法用這三種感官去呈現出來,所以道其實是混沌一體的。它既不光亮,也不昏暗,道的深遠說不出來,最後還是沒有任何的形體。這就是所謂沒有形狀的一種形狀,沒有物體的一種形象。道就是這種若有似無、若無似有的惚恍狀態。想迎著它,卻看不見它的頭,想跟隨它,又看不見它的尾。

把握從古以來就有的道,就可以掌控現有的一切。能夠知道從古以來的道理,就能因為了解道的規律而有所因應了。

Cjmchang 2018.0708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