煩惱是甚麼?

今天是0602(星期四),感恩昨天喬治同學上的重要文章「別讓煩惱超載」,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:「今天忙碌的現代人?我們總是很喜歡找一些東西來扛,特別是名字叫『煩惱』的東西!在日常生活裡,特別許多對政局關心的人,不知不覺中超載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與憂愁,所以我們也常常跟蝂蝜一樣,在人生旅途上摔個鼻青臉腫。」

放下煩惱.jpg 

究竟煩惱是甚麼?其實就是七情六慾,而七情六慾又是人的基本特質,我們又要如何放下煩惱呢?台灣人種絕大部分來自中國,我們共同的文化來自儒家、道家、佛家等等的薰陶;因此,對於七情六欲在解釋上略為相同;大致就是對歡喜的、想要的太多,當要不到所產生的瞋恨。然而,佛家針對的煩惱,正是在直指人心,更強調要如何放下七情六欲,方能度一切苦厄。如果認清世間運作的基本道理,就自然而然對如今台灣的政局現況,了然於心;切莫火上加油,自己也被各種慾望蒙蔽了自我清明的心,只是更增加了自己的業障罷了。我們更要用清明之心,觀察新政府的政治政策運作走向,不難看出那些人是在招搖撞騙,那人是真正想為民眾作事為台灣開創新局。

潔明找到儒家、道家、佛家對七情六慾的解釋,敬請參考:

儒家: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。禮記《禮記·禮運》中記載道:「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七者弗學而能。」也就是說,這幾種情態是與生俱來的,不學就會。

道家: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。修真錄這樣說:道家云「大道無情者,非無情感也,人無情感,則如木石之類,是執空也。故大道無情者何,當喜而喜,而不過其常度;當怒而怒,以慈愛之心,言之苦切;當哀而哀,哀而不傷其心;當懼而懼,常存戒懼心而無恐懼心;當愛而愛,吝嗇於奢侈,而不吝嗇於善;當惡而惡,惡而發悲心,憐憫感化他;當欲而欲,欲功果而不欲名利也。

佛教:喜、怒、憂、懼、愛、憎、欲。佛法中強調透過六根﹝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﹞清淨,進而放下七情,讓五蘊﹝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﹞皆空,進而達成究竟涅槃證得佛果。

中醫中的七情指「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」。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,如果掌握不當,例如大喜大悲、過分驚恐等等,就會使陰陽失調、氣血不順,從而這種精神上的錯亂會演變到身體上,形成各種病可以解做:喜:開心;怒:嬲﹝ㄋㄧㄠˇ音鳥﹞和人相擾不清之意。憂:憂心、憂慮;思:掛著、念住;悲:悲、慘;恐:怕;驚:驚。

六欲:色欲、形貌欲、威信姿態欲、言語音聲欲、細滑欲、人想欲。

. ---貪美色奇物,眼睛所看的視覺。

. ---貪美音讚言,耳朵所聽的聽覺。

. ---貪香味,鼻子所聞的嗅覺。

. ---貪美食口快,舌頭所嚐的味覺。

. ---貪舒適享受,身體所摸的觸覺。

. ---貪聲色、名利、恩愛;心思所想的意念。

祝福您:常存清明的心:「健康平安、如意自在」!

Cjmchang 2016.0602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