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重結果

今天是0812(星期日),感恩國勝同學寄來「菜根譚」睿智名言:「人生重結果,種田看收成;心體光明,暗室中有青天;念頭暗昧,白日下有厲鬼。」其實,這是兩段不同隱喻的名言;其一:「人生重結果,種田看收成。聲妓晚景從良,一世之胭花無礙;貞婦白頭失守,半生之清苦俱非;將領白髮變節,半生之清譽俱無。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:「歌妓、舞女、酒女等風塵女子,雖然半生以賣身賣笑為業,但是如果到了晚年能嫁人,當一名良家妻子,那麼她以前放蕩淫逸的生活,並不會對後來的正常生活構成妨害;可是一個一生都堅守貞操的節烈婦女,如果到了晚年耐不住空閨寂寞而失身的話,那她前半生守寡所吃的苦,就都要付諸東流。俗諺說:“要評定一個人的功過得失,必須看他的後半生的晚節。”這是一句至理名言。」其二:「心地須要光明,念頭不可暗昧。心體光明,暗室中有青天;念頭暗昧,白日下有厲鬼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:「一個人的心念,時時保持光明磊落,即使處身在黑暗世界,也如立身在晴空萬里一般;一個人如果時時有邪惡不善之念,即便是在光天化日之下,也像被魔鬼纏身一般。」

人生重結果.jpg 

世間所有一切的事務,都存在著善惡、正邪、美醜等現象,實際上只不過都是自己內心的反映;當我們心存一念之善,可以傳遍十方世界,可以為世界帶來希望與福音。一個人的心地如果光明磊落,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,也能看到萬里晴空,從而帶著正面的能量努力、奮鬥。有一則歷史故事是這著麼說的:

司馬遷於西元前145年出生於龍門,10歲以前過著耕種牧畜的生活;他的父親司馬談,博學多聞精通天文、史事,通曉諸子學述。司馬遷從小受到良好薰陶,10歲時隨父到長安誦讀古人經書,借父親工作之便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。20歲以後司馬遷開始周遊各地名山大川,他遊歷淮河、長江一帶深入鄉野,探訪古跡考察風土人情;他到過劉邦起兵的豐沛等地,訪問過蕭何、曹參、樊噲等人的故鄉,瞭解到他們的一些事蹟。他登過會稽山,去尋找民間傳說的禹穴,他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增長了不少的知識,更重要的是他透過接近低層人民,瞭解了人民的疾苦,成為後來寫作《史記》的基礎。司馬談死後三年,司馬遷繼任太史令,他42歲時開始著述《史記》。西元前99年,司馬遷因替李陵辯冤而遭大禍;在獄中,他受到奇恥大辱,本想“引決自裁”,但為了完成他的著述,才“隱忍苟活”下來。終於在西元前92年,他以極大的毅力與流暢的文筆,完成了52萬多字的歷史巨著《史記》。司馬遷寫《史記》的過程說明,一個人心地如果光明磊落,即使身處黑暗的牢獄中,過著暗無天日的非人生活,也如同站在萬里晴空之下,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;反之,如果他的觀念邪惡不正,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,也會終日灰灰暗暗,無所作為。總括而言,只有心底無私,方得天地寬。

祝福您:「健康平安、吉祥如意」!

Cjmchang 2018.0812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