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面對老之將至?

今天是0810(星期六),感恩老同學曉萍兄PO的養身文章;多年前,我曾經購買了由朱蒂‧安摩爾主演:「我想念我自己」這部影片DVD,該片概述:愛麗絲.赫蘭是一位才智過人、事業有成的女性,五十歲的她是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、全球知名的語言學家,丈夫也是哈佛的癌症分子生物學家,三個孩子都已長大各有發展。有一天,愛麗絲發現自己的方向感變差,變得健忘;就醫後,悲劇般的診斷徹底改變了她的生命,也改變了她與家人和世界的關係。一方面,她罹患了侵噬心靈的阿茲海默症,不斷偷走她視為「自己」的部分,記憶趕不上遺忘,令她逐漸失去與外在世界的連結;另一方面,她卻發現世界在她眼前的模樣開始改變,不斷改變,每一天記憶並不是她生命的一切…

面對老之將至.jpg 

日本女作家兼商界聞人曾野綾子在八十多歲時,出書(熟年的才情/天下雜誌出版)論述「如何怡然自得、樂觀奮進的度過晚年?」她和夫婿三浦朱門同為日本優雅老化的典範。她先不論社福或立法,直接向自己和年長者提出六項挑戰,從「要求自己」做起;此處以英文字母歸納為WIFFAR wiffar),方便記憶:

1. 工作 (work)

「人應工作死方休」雖然富裕,她沒雇用傭人,家事如買菜、做飯、清潔、洗衣、種花,凡事自己動手做。其實這符合「非運動式活動療法 \ 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(NEAT)」的學理和主張。在沖繩島長壽村的住民一生工作,沒有65歲退休的概念。

2.獨立(independent)

許多老人習慣依賴,成為「幫我族」,或倚老賣老。例如在公車上,長者要學習不期望別人讓位。自己執行該做又能做的事,少麻煩別人。

3. 通達 (flexible)

「恰如其分」的生活,立志不依賴配偶或兒女照顧。通情達理,沒有錢,就不要「打腫臉充胖子」。若已身無分文,也要有「死無葬身之地」的覺悟。

4.信仰(faith):

曾野綾子四十歲時開始勤讀聖經,她說上帝的話就像是一付度數正確的眼鏡,可以把人生看得清清楚楚。離開人世,也有個好去處。

5.獨處 (alone)

孤獨是必然的,不當做負面或自憐,反而是感受人生寧靜、喜悅的大好機會。不但可以發現自己,也可以嘗試合情合理的的冒險。

6.面對 (realistic)

老化、孤獨、疾病、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,學習開朗而不愁煩的面對現實,從中找尋樂趣或安慰。活著時要將身後事安排妥當,不要給別人添麻煩。

老化對每個老人來說,是極為殘酷而無法改變逆轉的事實;我們必須在還是清醒、能動、能說的狀態下,為自己打好預防針,並建立了解老年持續惡化這個事實;我自己的認知與體悟,最為重要的還是必須強化信仰。無論您是信仰天主、基督、佛、菩薩、神明等等,都要堅定不移堅信到底。究竟,每個人的身體,只是我們穿的一件衣服而已,終究有一天衣服會髒了、舊了、壞了,我們的靈魂必須重新更換一件更新的衣服。我們希望在信仰的加持之下,在來生能穿上華麗的衣裳;因此,在此生的最後階段,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。

祝福您:「老之將至、優雅自在」!

Cjmchang 2019.0810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