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談懺悔業障

今天是20211212(星期日),當我前天撰寫「漫談忍辱波羅蜜」一文之後,感恩幾位同學傳來珍貴的法身佛語為我開示:「寬恕才有平安。慈悲才有寧靜。空淨才有禪機。」讓我如虛空中獲至寶;許多同學問我:「為什麼常讀佛經?」我說:「近二十餘年來,每天都要讀佛經甚至抄寫佛經,因為佛經就是佛的話語,而常讀佛經就是常與佛同在,更能時常法喜充滿。」

懺繪業障.jpg

今天清晨我研讀「大方廣佛華嚴經─普賢行願品」,當我讀到「第四、懺悔業障」的當下,感動澘然淚下。所謂懺悔業障:「就是我於過去無始劫中,由貪嗔癡,發身口意,作諸惡業,無量無邊。若此惡業有體相者,盡虛空界不能容受。我今悉以清淨三業,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,誠心懺悔,後不復造,恆住淨戒一切功德。如是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懺乃盡,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,我此懺悔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」

所謂懺悔業障的「懺」就是:承認慚愧我經常所犯的罪過;而「悔」就是:當下改過遷善的意思;「業障」就是:我因為貪婪、瞋恚、癡迷,來自於身體(貪財、貪色、貪名、貪食、貪睡)、嘴巴(妄語、惡口、綺語、兩舌)、念頭(貪到了就樂在其中,執迷不悟;貪不到就怨天尤人,痛恨異常等等。)所造作的諸惡業。如果這些惡業有身體或是長相,在虛空之中都不能容納與承受,從現在開始,我要修習清淨三業,也就是修習十善業;並且,在虛空法界一切諸佛菩薩前,誠心懺悔,以後不再造作的意思。

懺悔業障為什麼那麼重要?佛法有云:「病從業生,業從心生。」要知道,人生病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,是來自我們的內心;其中從口吃進身體的病菌及病毒,所導致的生病占極其少數。生病固然要看醫吃藥,但只是治標,未必能藥到病除。最要緊的,還是要知道慚愧、懺悔,反省身口意三業,去惡行善,發菩提心,才是治病的根本之道。「六祖壇經」也說:「能淨即釋迦、慈悲即觀音。」只要心存懺悔,知過能改,更發願學習佛菩薩的慈悲、平等,就能滅罪消愆,處處與佛同在。

另外,有同學以佛語告誡:「良善的人生,可以確保生命往良善發展;而良善的心,才能覺知靈性。生命之墮落,淪為惡質化,心靈不能釋放,亦就無法自由,與覺知的靈性,無法感知。「善、惡」、「天堂、地獄」、「自由、枷鎖」,都是自己的選擇,與他人何干?

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,是因緣和合;在看到無法改變的事實,那都是必須要發生的。所以,隨緣不是無意義的,你得接受不喜歡的,你無法脫離共有的環境,你更不能改變別人的嘴臉。緣起緣滅,自然規律,重要的是,能否看到自己內心的善與惡,不隨環境起舞,若然,就是真正的良善、良知,可以認識圓滿的覺性(靈性)。

同學上述的要點:在「善、惡」、「天堂、地獄」、「自由、枷鎖」,都是自己的選擇,與他人何干?意思是這些都是自己的事。當下國家、社會無法改變的事實,那都是早年所種下的惡因,不要埋怨、責怪,我們看在眼裡,雖然不喜歡也得接受,因為那都是一定會發生的;想想看,你能脫離當下的環境嗎?你能改變他人的嘴臉嗎?今天的緣起是前面所種下的因,終有緣滅的一天;種下了善因,才能結下善良的果實,明白了這樣的道理,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內心的善與惡,不要隨著時下的環境起舞;如果真正明白了這樣的道理,那才是真正認識圓滿的覺性,就是佛性。

祝福同學們:

天天健康平安

時時吉祥如意

Cjmchang 2021.1212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