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讀經心得分享()

自性本不動搖之論證

阿難承佛悲救深誨,垂泣叉手而白佛言:「我雖承佛如是妙音,悟妙明心,元所圓滿,常住心地。而我悟佛現說法音,現以緣心,允所瞻仰。徒穫此心,未敢認為本元心地!願佛哀湣,宣示圓音,拔我疑根,歸無上道。」

佛告阿難:「汝等尚以緣心聽法,此法亦緣,非得法性。如人以手指月示人,彼人因指,當應看月;若複觀指以為月體,此人豈唯亡失月輪,亦亡其指。何以故?以所標指為明月故。豈唯亡指,亦複不識明之與暗。何以故?即以指體為月明性,明暗二性無所了故。」

「汝亦如是,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,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。譬如有客,寄宿旅亭,暫止便去,終不常住,而掌亭人都無所去,名為亭主。此亦如是,若真汝心,則無所去,雲何離聲無分別性?」

「斯則豈唯聲分別心?分別我容,離諸色相無分別性,如是乃至分別都無,非色非空——拘捨離等昧為冥諦——離諸法緣無分別性,則汝心性,各有所還,雲何為主?」

自性本不動搖.jpg

白話簡譯

阿難受佛悲憫救贖之教誨,流著淚恭敬向佛說:「我雖然聽了佛的奇妙開示,覺悟自心絕妙光明的自性本元,本來是圓滿而且常住不變的;但是,我用體悟佛所說的心性道理,就是這個攀緣不停之心,我不確定這個心,就是本元的真心自性。還是請佛憐憫,再深入解說,拔除我的疑惑,使我回歸自性,證到無上正等正覺。」

佛告訴阿難:「你們如果以妄想攀緣的心聽我說法,那所瞭解的真理,仍然是一種攀緣的妄想心,不能證到真正的自性。就像是有人用手指月亮給人看,那個看月亮的人,應該去看月亮;如果只看著這個指頭當作月亮,那麼看月亮的人不就是會迷失月亮的真相,並且亦失去了指月亮的意義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所指的是明月本體,不僅僅包括指月亮的意義,還包括了辨識月亮的光明與黑暗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所指的是月亮本體的自性,而月亮的本體包括了光明與黑暗兩種特性,而這兩種特性沒有不同。

現在的你也是,如果用分別心來理解我說的道理,就是要用自己的真心;那麼,這個心應該要離開聲音的分別,自己還要有一個獨立的自性。譬如有位旅客寄住旅店,暫時停留沒多久之後就會離開,他是不會經常住在那兒的,而旅店主人自然不會離去。如果你住的是真心,也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;為什麼離開了聲音,你就找不到自性本體呢?

難到只有聽聲音的分別心是這樣嗎?其他像分別我的容貌,離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蘊都要遠離分別心,這樣才能達到分別皆無,進而達到非色非空的境界。也就是沒有能看、能分別的本體獨立存在;同時,更要切實觀察反省分別的妄想心,既是無能分別的物件,更沒有一定的形狀。說它是絕對的空,其實根本就沒有,但是事實上又確實能夠發生許多作用。所以拘捨離(古印度十大外道師)等人,認為以前宇宙本體的現象,是渺冥不可知的,於是就建立一個抽象的冥諦觀念,也就是離開所有外緣與意識,那麼現在的你心性所產生的各種作用,都歸返還來最初的來處;這時,你真正自性的主宰又會是什麼呢?不就是如如不動的自性嗎?」(待續)

Cjmchang 2022.0213 圖文:潔明恭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