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悟心無罣礙之精義

所謂般若之名來自於佛法諸經,其名之義不同於一般的智慧或是聰明,而是諸佛大菩薩親證諸法實相真如之智慧;其關鍵之處在於親證,也就是說親證一切有為之法、無為法之法性,本來真實如此,如此甚麼呢?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本不動搖、本自俱足、能生萬法。然而,一切有情眾生,並不了解真如本性而違於法性,故而升起顛倒、迷誤、虛妄之分別;所謂:「人神好清,而心擾之;人心好淨,而欲遷之。」意思是人的精神、心靈原本喜好清淨的,卻被慾望所牽引,導致顛倒妄想以致於六慾、三毒不斷。所以,佛陀開示要以戒為師,唯有戒律方能根除妄心、執著、分別之法,始得般若現前。

諸法實相.jpg

一、文字般若:

釋迦牟尼佛以其親證的實相,為利益眾生發大慈悲心,透過各類方便、譬喻等言語,從親證得的法中假語言文字,使眾生了解起信,故有佛所說法。而佛弟子中多聞第一記憶力超強者,如阿難尊者匯集佛語而記錄之,故有經、律、論三藏十二部流傳於後世;故從實相般若而方便教化,讓不明究理者能知其理,未解迷惑者解其惑,乃有文字般若。然而,文字般若能讓利根者開悟,而窮究事物始生之處、研畿心意初動之時的學者明白宇宙之奧秘,卻僅止於此;如要證悟實相般若,依然要親自從戒律上下功夫,方得證悟,修習者不可不察!

二、觀照般若:

欲從文字般若而達實相般若,其間透過自我修行的功夫,以看破、放下證悟聲聞、緣覺,再努力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達到菩提薩埵之境界,就是觀照般若。該境界也就是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,照見五蘊諸法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當體即空,由空妄之相而見實相,因為實相乃由觀照所得,故稱之為觀照般若。

三、實相般若:

法華經云:「唯佛與佛,乃能究竟諸法實相。」今天是20230430日,清晨我和太座依舊上山享受山林之樂,近二十餘年來所見山林的實相依舊,四月份滿山的桐花、繡球花、鐵炮百合、孤挺花、桂花、華八仙等等綻放嬌姿,台灣三娘、五色鳥、樹鵲、金背山雀、紫嘯鶇、紅嘴黑鵯、烏鴉、鳳頭蒼鷹、赤腹松鼠叫聲悅耳依舊;唯自今年開春以來,上山的山友又少了幾位,新山友又增加了幾位,來來去去的山友更迭不斷;少了的山友,可能提早下車,新來的山友,像是山林又有了生機。我的心早已坦然以對,祝福:早下車的老山友:「斷滅寂靜」!更祈願新山友:「長長久久」!近日以來,兩岸形勢是緊張萬分,搭車的民眾優游自在,似乎兩岸未來與自身毫不相干;俄烏之戰持續不斷,交戰雙方似有和談之相,唯北歐組織國卻不斷拱火提共軍火武器於烏克蘭。仔細思維世界之亂皆在於各國領導人妄想、執著所導致,唯獨中國在全球各地濟弱扶傾,幫助第三世界諸國基礎建設,甚至與絕大多數國家保持良好的互動,讓世界所有人民過上好日子。而當前世界真正的動亂之源在於美國之妄想,不斷處心積慮製造動亂,力求改善其國內內政之亂象,不求自省檢討調整國家政策。面對當前詭譎多變的現象,我們要如何體悟心無罣礙諸法實相呢?

正是:「生滅不歇何時了,一切皆因妄念生;妄來妄去一場空,斷滅妄心常清靜。」妄心是障礙實相的關鍵因素,斷妄必須從戒律做起,老老實實修習清淨無礙之法,自然實相現前。所謂無礙就是無罣礙,如眼[珠]與眼[白]相合是為無罣礙,眼睛進沙不能相合,是為罣礙;又如皮與肉相合是為無罣礙,肉中有刺則有罣礙。「罣礙與般若心不相同,般若心是空,一切法是有;若一切法不空,有與空不能合便有罣礙。若一切法空,法空與般若心空自然相合便無罣礙了」;所以,一切法空即般若,般若與一切法空打成一片。正是:「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;所空既無,無無亦無;無無既無,湛然常寂;寂無所寂,慾豈能生?慾既不生,即是真靜。真常應物,真常得性;常應常靜,常清靜矣。」當念頭妄想升起,練習當即放下,立即諸法實相現前,長此以往堅持精進鍛鍊,即能成就此空彼空無有罣礙,諸法實相般若現前之境界。

Cjmchang 2023.0430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