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佛,所為何來?

今天是0726(星期日),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大晴天;我和太座在山上走的距離很長,看著太座身體逐漸恢復往日的光彩,樂在心理自然是不在話下;在今早0500~0600時做早餐和太座一起用早餐時,聽到中廣調頻網陳文茜小姐訪問一位罹患淋巴癌的重症企業家;在談論中,這位企業家知道自己得癌症而且醫師說他的癌症已是末期,只有100天的日子可活。於是,他放下手邊的事業,搬到天母附近每天爬山、改變生活、飲食習慣,不知不覺已經過了許多個100天。他發現我在這最後的100天能改變生活、運動、飲食習慣,當然未來也一定能改變自己成為健康的人。

 學佛.jpg  

的確是的,當我和太座爬完山回到停車場時,已經是0900時分了;在整理裝備時,一位女性騎士騎著摩托車要找地方停車,我對她說:「妳就停我這裡吧!我們馬上就要離開,怎麼這麼晚才來爬山呢?」女騎士說:「我一般爬山都比較早,今天是特別來拜拜!」我問:「妳要拜什麼呢?」她說:「到廟裡拜神啊!」我說:「佛、神都在妳的心中,為什麼要外求呢?」她說:「廟裡清靜!」

其實,學佛不只是對生死的寄託;學佛的目的,是為了正確的看待人生。透過佛教的無常觀,我們會明白很多事情,雖然美好但不會持久。很多時候雖然痛苦,但終究總會過去。所以,佛教的「無常」是人生最好的啟示,它讓我們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,能升起智慧的觀照,觀照什麼呢?就在觀照我們那顆不安的心。

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呢?就是降伏我們忐忑不安的心,許多人一心只想求長壽、求無病,想要修持財神求財富,或者修持度母求生兒子;總之,都是帶著短視近利的世俗心態而修持;其實,那是求不到的。我們一定要學得佛法的真諦,方得永久的平安!

叩拜,不是彎下身體,而是放下傲慢

唸佛,不是聲音數目,而是清淨心地

合掌,不是併攏雙手,而是禮敬萬物

禪定,不是長坐不動,是鍊心外無物

歡喜,不是顏面和樂,而是心境舒展

清淨,不是摒棄欲望,而是心地無私

佈施,不是毫無保留,而是分享愛心

學佛,不是學習知識,而是踐行無我

祝福我的朋友們:「健康平安、如意自在」!

Cjmchang 2015.0726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