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誠如神

今天是0504(星期四),同學、朋友們!還知道五四運動吧!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54日的北洋政府的北京,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,以及包括廣大公民、市民和工商人士等中基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;請願、罷課、罷工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行動。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,列強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,也就是山東問題。當時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,國人極度不滿,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。當時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「外爭國權(對抗列強侵權),內除國賊(懲除媚日官員)」。

至誠之道.jpg

時至今日,台灣的學生、民眾早已忘記那個重要的年代與歷史;更讓人痛心的如今台灣政治的衰敗,似乎對歷史這面鏡子早已丟進垃圾堆裡,因為他們要去中國化。讓人痛心的是當今的政府,能在光天化日之下遭搖撞騙,可以失去政府的誠信砍殺退休軍公教退休養老金,您說要年金改革軍、公、警消、教、勞工人民所有所得,美其名為是為國家的財政,當您的誠信掃地時,您都不害怕您定的法還有誰能相信嗎?您都不讀歷史嗎?有多久沒讀「孟子」了,潔明找到孟子的開示:

孟子曰: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之政矣;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。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見孺子將人于打,皆有怵惕惻隱之心,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,非惡其聲而然也。由是觀之,無惻隱之心非人也;無羞惡之心非人也;無辭讓之心非人也;無是非之心非人也。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猶其有四體也。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,自賊者也;謂其君不能者,賊其君者也。凡剛端於我者,知皆擴而充之矣,若人之始然,泉之始達。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」

全文翻譯就是:

孟子說:「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,先王由於憐憫體恤他人的心情,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;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,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,治理天下就如同手掌運籌帷幄一樣容易了。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,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到井去了,必然會產生驚訝同情之心;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係,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感情,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問情心理。由此看來,沒有同情心就不是人;沒有羞恥心就不是人;沒有謙讓心就不是人;沒有是非心就不是人。同情心是仁的發端;羞恥心是義的發端;謙讓心是禮的發端;是非心是智的發端。人有這四種發端,就像有四肢一樣;而沒有仁義禮智的人,就像賊一樣;當王君的沒有仁義禮智,就是暴政暴君的賊人。凡是有這四種發端的人,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,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,泉水剛剛開始流淌;如果能夠擴充它們,便足以安定天下,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,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。」

祝福台灣這個寶島:「天佑台灣」!

Cjmchang 2017.0504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