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觀陶行知紀念館

此次黃山五日遊,在黃山前山玉屏風景區往後山西海飯店山道上,看到一個造型特別的涼亭「陶行之紀念亭」;我和太座在參觀徽園期間又看到「陶行之紀念館」,中國對這位教育家及表推崇,並且時至今日許多教育政策,都受到這位教育家的影響,而奠定了良好而深厚的基礎。於是,潔明深入瞭解這位在中國近代極為重要的教育家的過往:

1.jpg 

陶行知出生於18911018日,1946725日逝世,享年55歲;安徽省徽州歙縣人,祖籍紹興。中國人民教育家、思想家,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,愛國者,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。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,1917年秋回國,先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、國立東南大學教授、教務主任等職。1926年起發表了《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》,1931年主編《兒童科學叢書》,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「八一宣言」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,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,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,1946725日上午,因長期勞累過度,不幸逝世于上海,享年55歲。

3.jpg

教育思想:「生活即教育」

「生活即教育」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。在陶行知看來,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,教育含于生活之中,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,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于一爐。「生活即教育」的核心內容是「過什麽生活便是受什麽教育」。陶行知認為,人們在社會上生活不同,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,「過好的生活,便是受好的教育;過壞的生活,便是受壞的教育,過有目的的生活,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。」他還指出:「生活教育與生俱來,與生同去。出世便是破蒙;進棺材才算畢業。」可見,陶行知所說的「教育」是指終生教育,它以「生活」為前提,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。學到老,活到老。他堅決反對沒有「生活做中心」的死教育、死學校、死書本。

4.jpg

陶行知真跡:「生活主義包含萬狀,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。」「生活」不是人們通常狹義的理解,而是「包含廣泛意味的生活實踐的意思。」「生活」是包括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整體,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。「生活即教育」就其本質而言,是生活決定教育,教育改造生活。具體講,教育的目的、內容、原則、方法均由生活決定;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;整個的生活要有整個的教育;生活是發展的,教育也應隨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展。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動地由生活製約,而是對生活有能動的促進作用。生活教育的實質體現了生活與教育的辯證關系。陶行知認為:「在一般的生活裏,找出教育的特殊意義,發揮出教育的特殊力量。同時要在特殊的教育裏,找出一般的生活聯系,展開對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響。把教育推廣到生活所包括的領域,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準的水準。」

「社會即學校」:來源于杜威的「學校即社會」,是在對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礎上得出的。陶行知認為,在「學校即社會」的主張下,學校裏的東西太少,不如反過來主張「社會即學校」,教育的材料,教育的方法,教育的工具,教育的環境,都可以大大地增加,學生、先生也可以多起來。「社會即學校」是與「生活即教育」緊密相聯的,是「生活即教育」同一意義的不同說明,也是它的邏輯延伸與保證。因為生活教育的「生活」是社會生活,所以「整個社會的運動,就是教育的範圍,不消談什麽聯絡而它的血脈是自然相通的」。

「社會即學校」:的根本思想是反對脫離生活、脫離人民大眾的「小眾教育」,主張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,打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系,創辦人民所需要的學校,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。真正把學校放到社會裏去辦,使學校與社會息息相關,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所必須。因此「社會即學校」的真正含義就是根據社會需要辦學校。從教育內容說,人民需要什麽生活就辦什麽教育;從教育形式來說,適宜什麽形式的學校就辦什麽形式的學校。「社會即學校」不是學校消亡論,而是學校改造論,改造舊學校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。

「教學做合一」: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。「教學做合一」用陶行知的話說,是生活現象之說明,即教育現象之說明,在生活裏,對事說是做,對己之長進說是學,對人之影響說是教,教學做隻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,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。「教學做是一件事,不是三件事。我們要在做上教,在做上學」。他用種田為例,指出種田這件事,要在田裏做的,便須在田裏學,在田裏教。在陶行知看來,「教學做合一」是生活法,也是教育法,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,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,「事怎樣做便怎樣學,怎樣學便怎樣教。教而不做,不能算是教;學而不做,不能算是學。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」。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「做」的活動中獲得知識。

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,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、社會的唯一出路。在陶行知看來,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「死讀書、讀死書、讀書死」的傳統舊教育;有了生活教育,就能「隨手抓來都是學問,都是本領」;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「增加自己的知識,增加自己的力量,增加自己的信仰」。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、學校、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。他說:「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。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。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。在死教育、死學校、死書本裏鬼混的人是死人」。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,它揭露並批評了舊教育存在的問題,同時提山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,在當時的歷史下,對普及識字教育、掃除文盲,在很多方面是適應的。如陶行知提出「教學做合一」,要求「教」與「學」同「做」結合起來,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,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,註意教學之外的生活,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,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對當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積極作用,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啓發之處。

陶行知語錄:

1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

2教育是立國之本。

3人生辦一件大事來,做一件大事去。

4千教萬教,教人求真;千學萬學,學做真人。

5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;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,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。

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,唯獨從心裏發出來,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。

7手和腦在一塊兒幹,是創造教育的開始;手腦雙全,是創造教育的目的。

8鄉村師範之主旨在造就農夫身手、科學頭腦、改造社會精神的教師。

9農不重師,則農必破產;工不重師,則工必粗陋;國民不重師,則國必不能富強;人類不重師,則世界不得太平。

10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:一、私德為立身之本,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。二、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。三、強健活潑之體格。四、優美和樂之感情。

11活的鄉村教育要教人生利,他要叫荒山成林,叫瘠地長五谷。他教人人都能自立、自治、自衛。他要叫鄉村變為西天樂園,村民都變為快樂的活神仙。

12想自立,想進步,就須膽量放大,將試驗精神,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;不怕辛苦,不怕疲倦,不怕障礙,不怕失敗,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,一個個的發現出來。

13教學做是一件事,不是三件事。我們要在做上教,在做上學。不在做上用功夫,教固不成為教,學也不成為學。

14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,彌漫于宇宙,洗蕩于乾坤,普及眾生,人人有得呼吸。

15破即補,污即洗,勞即謙。亂即理。債即還。病即醫。過即改。善即喜。行即思。倦即息。信即復。帳即記。

Cjmchang 2017.0721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jmchang 的頭像
    cjmchang

    明珠創意空間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