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1207~14日山西知性之旅(第七天)

1213日第七天:2017年山西旅遊已接近尾聲,一早在靈石崇寧堡酒店用完早餐後,我們要回到太原,並參觀太原的地標「雙塔寺」,隨後再參觀「山西博物館」,下午到太原市區逛「太原柳巷商業步行街」。

1.jpg 

永祚寺雙塔,雄偉異常,雙雙聳立如筆,故有「文筆雙塔」之譽,更被譽為太原的標誌。雙塔並非同時建成,東南塔稍早,西北塔較晚。兩塔相距60公尺,取「真言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」永祚寺雙塔。

2.jpg

3.jpg

 

二塔均為全磚石結構,只在各層角簷內裝有一根挑木,構建技巧十分精湛。遙望二塔,高度相當,風格協調,古韻幽幽;近觀二塔,方見其各有精妙——東南塔為素磚砌體,塔上雕刻清素,塔身收分很小,直徑相同,故而挺拔壯美;西北塔為琉璃剪邊,雕刻精細華麗,塔身收分明顯,外形秀麗俊朗。雙塔現今共收藏和保護有價值的碑碣刻石260餘通。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,絕大部分是“文化大革命”之後,從太原各個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。在這些碑石中,有明代的石刻珍品,名著三晉,海內知名的《寶賢堂集古法帖》180餘通;有清代的《古寶賢堂法帖》36通;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醉筆石刻“赤壁懷古”3通;有清代著名書家祁雋藻的“子史萃言”石刻4通;還有記述內容別具一格的“晉溪隱君家訓”碑,等等。這些古碑古碣,集清以前各代著名書法大家的墨蹟寶瀚於一堂,真、草、隸、篆各種書體,無一不有,不僅為書法界和愛好書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視,也極為到此觀光和遊覽的人們所喜聞樂見。

4.jpg

5.jpg

 

永祚寺雙塔原名宣文塔,因紀念宣文皇太后資助建塔的「功德」而得名。它們建成於明萬曆40年(西元1612年),距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。兩塔均為13層,全高都在54·7公尺,在中國所有的雙塔中位居首位。兩塔南北對峙,並肩而立,既保持了統一的風格,又各有其藝術特色。南塔琉璃剪邊,色彩絢麗,輪廓秀美;北塔素磚砌體,雕飾清麗,豪放粗實。自古以來,雙塔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吸引著無數的遊人于此登塔遠眺,賦詩作畫。明代崇禎十七年(西元1644年),一身風塵的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太原後,曾遊覽雙塔寺,留下了詩句:「郝莊兩座塔,就把天來穿;穿也穿不上,多放兩塊磚。」雙塔巍巍,淩霄而立,它們是太原的標誌,也是中國古建築的典範!

6.jpg 

「山西博物院」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汾河西畔,是全省最大的文物收藏、保護、研究和展示中心,也是中國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型現代化、綜合性博物館之一;薈萃了全省文物精華,珍貴藏品約40萬件。其中頗具特色包括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、商代方國文物、西周、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及三晉文物、北朝石刻造像、明清晉商文物等。附屬圖書館占地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尺,藏書16萬餘冊,古籍11萬餘冊,包括善本888函、5043冊。

7.jpg

8.jpg

 

山西博物院的前身是1919年創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,此後屢次更名;1953年改稱山西省博物館,新館於2001810日奠基開工,2004年竣工,正式定名山西博物院。

9.jpg

10.jpg

11.jpg

12.jpg

13.jpg

14.jpg

15.jpg

16.jpg

 

博物院建築群占地168畝,建築面積5.1萬平方公尺,由主館與四角輔樓組成。主館造型如斗似鼎,詮釋了中國古代對建築「如鳥斯革,如翬斯飛」的審美取向;輔樓分別為臨時展廳、多功能報告廳、文研樓和行政樓。博物院基本陳列以「晉魂」為主題,包括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5個藝術專題。

17.jpg

18.jpg

19.jpg

 

「柳巷商業步行街」─中國大陸十大商業街之一。柳巷是太原歷史悠久的商業街。 位於太原市中心的商業鬧市區,具有三百多年的商業歷史,擁有中國四大夜市之一、華北地區最大的夜市,日人流量達二十餘萬。待續!

Cjmchang 2017.1219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