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胰臟癌

今天是1208(星期六),中午和太座一起用餐完畢,太座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訊息,問我:「記不記得劉駿耀?」我說:「當然記得,早年好像是在飛碟主持談話性節目,我們經常聽他的節目,後來又在電視台主持談話性節目,名氣很大啊,怎麼啦!」「昨天晚上在三總因胰臟癌往生了!」我利用午睡過後,上網在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癌症防治研究發展中心癌症資訊網」找到胰臟癌簡介,是這麼說的:

胰臟位置圖.jpg 

「胰臟是一柔軟長形的腺體,它位於後腹膜腔,長約1520公分,寬約2.5公分,重量約75~100公克。胰臟可分為三部分;頭部,體部和尾部。頭部連接於十二指腸部分;中央為體部;末端尖細者為尾部,胰臟細胞的主要功能為1.內分泌作用—主要為分泌胰島素,調控血糖;2.外分泌作用—可分泌消化性酵素,進行醣類、蛋白質、和脂肪的消化作用。

胰臟癌即為由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。約92%的胰臟癌為腺癌,它源自胰外分泌腺體,胰臟癌的發生率在頭部約70%,體部約20%,尾部約10 %

由於胰臟位在一隱密的位置,當有病變發生時,可能沒有症狀或出現與上腸胃道疾病類似症狀,極可能為人們所疏忽,常只在病人出現明顯症狀時,才就醫診斷出來。

臺灣之胰臟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.55%,胰臟惡性腫瘤死亡人數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2.93%。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十位、女性為第十四位;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九位、女性為第八位。男性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4.64, 女性為每十萬人口3.21位。台灣每年因此癌死亡人數亦達500人。在美國為第4位癌症死亡原因, 五年存活率: 1% ~ 4%

臨床症狀:胰臟癌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,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出現腹痛,甚至於背痛等非專一性的症狀。胰臟癌的症狀,依發生的位置而有不同。胰臟癌在頭部時,病患可能會出現黃疸,體重減輕,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狀,當腫瘤壓迫到膽管時,病人會出現黃疸,皮膚搔癢,甚至於灰白色糞便。但若病灶發生在體部或尾部,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直到腫瘤長得很大時才有腹部疼痛,胃口不佳,體重減輕。」

以上所述的胰臟癌的概況只能算是簡述,特別是胰臟的功能:內分泌作用—主要為分泌胰島素,調控血糖;2.外分泌作用—可分泌消化性酵素,進行醣類、蛋白質、和脂肪的消化作用。要知道,胰臟的消化液來自肝臟,如果長年喜好飲酒而且喝得滿多的人,敬請格外注意:嗜酒的酒精會影響肝臟製造消化液的品質,進而導致消化液有雜質,而這些雜質進入到胰臟之後,久而久之會導致胰臟病變,當胰臟發現腫瘤甚至演變成癌症時,幾乎都已經是晚期了;所以,飲酒的朋友們不能不注意,治療胰臟癌的唯一方法就是戒酒!

祝福朋友們:「健康平安、吉祥如意」!

Cjmchang 2018.1208 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