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四川重慶旅遊─重慶瓷器口古鎮及寶輪寺

0529日,和太座到重慶旅遊今天是第八天,也是準備返台的一天;出外旅遊就是這樣,以為八天會是長長久久;其實,歡樂的時光總在愉悅與匆忙的過程中消逝。依行程,今天還要觀賞位於嘉陵江畔的瓷器口古鎮及寶輪寺。

 

6.jpg

3.jpg

4.jpg

5.jpg

2.jpg 

瓷器口古鎮

瓷器口始建於宋真宗咸平年間(公元998年),傳說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髮為僧來渝,隱避於寶輪寺,故將原“白岩鎮”改名為“龍隱鎮”。清朝初年,因盛產和轉運瓷器,而得名磁器口,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,那經歷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,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,「白日里千人拱手,入夜后萬盞明燈」,繁盛一時的瓷器口,被譽為「小重慶」。鎮上有馬鞍山踞其中,金碧山蹲其左,鳳凰山昂其右,三山遙望,兩谷深切。鳳凰、清水雙溪瀠洄並出,嘉陵江由北而奔,江寬岸闊,水波不興,實為天然良巷。鎮上建築極具川東民居特色,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,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,穿斗夾壁或穿半木板牆。沿街鋪面多為一進三間,長進深戶型,鋪面後房一般為四合院,為商賈大戶居所。雕梁畫棟,窗花戶欞圖案精美,做工精巧。古鎮有山有水,空氣清新,綠樹成蔭,民眾生活安寧舒適,保留了中國地方民族生活風貌。古鎮瓷器口位於重慶市近郊,東臨嘉陵江,南接沙坪壩,西界童家橋,北靠石井坡。昔日這裏是一個熱鬧非凡的水陸碼頭,以出產瓷器聞名,現在仍保留了濃郁純樸的古風,成爲了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徵。古街道鋪著青石板、明清風格的建築林立,悠閒的茶館更是一道著名的風景,可以回味古鎮情致。

7.jpg

8.jpg

9.jpg

10.jpg

11.jpg

 

寶輪寺

早年名白岩寺、白崖寺、龍隱寺,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,坐落於嘉陵江畔、白崖山(也叫白岩山)上。1983121日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20009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
寶輪寺始建年代有多種說法,民間傳說為唐朝時由尉遲恭主持修建,也有人認為是西魏年間(535年—556年)所建,而官府所修的《巴縣誌》則稱是宋真宗咸平年間(998年—1003年)所建;寶輪寺因山而初名白崖寺或白岩寺,至明朝,成帝朱允炆被朱棣篡位,避難於此。白岩寺遂易名爲龍隱寺,清朝改為寶輪寺,寺院在鼎盛時期有殿宇16座,佛像372尊,後毀於明末戰火,只留下大雄寶殿一座;抗日戰爭時又被炸毀一些後院禪房,解放後辦過校、住過居民,改革開放後政府撥款將其修繕,進行保護及重建工作,寺院於1988年復對外開放,再次香火不斷,再續千年盛景。

12.jpg 

1750時,我們順利辦理出關手續進入候機室待機,匆忙中完成了重慶旅遊,當然是意猶未盡;未來,或許還會再和太座專程遊覽恩施大峽谷也說不一定。我們依舊搭乘華航的返台班機,在夜晚2300時平安飛抵桃園機場。(重慶旅遊報導畢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