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影隨形

今天是1018(星期五),近期約兩、三個月來,每天觀看淨空法師專訪開示收穫甚多,特別對佛經體悟更多,針對台灣目前現況乃至全球的亂象,顯示過去我們甚至人類對我們生活之地,做了太多的傷害而不自知;我們必須學習自省的功夫,並且經由懺悔的過程,方能逐漸改變。就從自己本身做起吧!

善惡有報.jpg 

《涅槃經》說:「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;三世因果,循環不失。」然而,有人認為:「人生一切都是偶然,沒有什麼前因後果。」看見好人受惡報,惡人受善報,便懷疑因果。甚至說:「人死便一了百了!」如果一死便了,人生就沒有價值了;學佛修行,就沒有意義了,歸根到底,這都是因為不了解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。佛經說得好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

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,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;例如,今生病苦多,那肯定是過去生中殺業太重,而今生所作所為是否要有所改變?要知道,種下業因必受果報,但有早到與遲到的差異;大致上有三種情況:

一、現報:今生做善事,今生享福報;今生做惡事,今生受惡報。」例如來自大陸四川日報登載新聞:萬縣市一位公司副經理,平時愛幫別人忙,幾次跳水救人;一天他坐出租車辦事返家經過一條路,平時常堵車,今天卻很順利的通過了。到了江邊聽說有小孩進水裡了,他立即停車跳入水中抓起這個女孩,原來到竟是他的親生女兒。又覺得腳下還有人,抓起一看是他的侄女,他把這兩個女孩子都救上岸來,自己卻昏倒了。女孩的媽媽、婆婆聞訊趕來,看見小孩還活著,想感謝救命恩人,回頭一看才是他們的親人。報紙這樣評說:「無巧不成書。」其實在佛法的觀點來看並不是巧合,而是受業力的支配,因為他平時多種善因,所以就遇善緣,善因與善緣結合,自然產生善報。

二、生報:「今生作善、作惡,來生享福、受苦。父母積陰德,子孫享福報。」同仁堂有二百多年歷史,他們的祖先篤信佛,求功名不成便想做濟世救人的事,於是就開中藥店,很認真做藥品。一種中成藥,需要高溫後的黃金做原料。堂主把家中婦女的金首飾集中起來用,親友笑他:「像你這樣做生意,本錢都要賠光。就在廣告上寫,用有黃金就行了,買主又看不見。」堂主卻說:「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在種因,種了善因,不會得惡報。」仍堅持用了黃金;果然,這種藥品療效很好生意興隆。他家兩百多年來,發財又救人更發人。

三、後報:「現在作善作惡,到第二,第三世,甚至百千劫後才能受報。」例如,唐代悟達國師四川人,年輕時出家;一次在長安一個寺廟掛單,當時一位僧人害病,身體很臭,許多人都感到厭惡,他卻去護理。那位僧人病愈,分手時對他說:「你以後有什麼災難,可以到四川彭縣一個山上來找我。」後來,他當了國師,外國進貢沉香木椅,皇帝都不敢用,供養給悟達國師,他便產生自滿放鬆修持,馬上就遭到惡報,生了一個人面瘡很痛苦。於是,他去彭縣找那位僧人;僧人說:「你幾百年前在漢朝曾種下一個惡因,現在才受報。」原來,他是西漢時代的一個大官叫袁盎,他的一個同事叫晁錯,當時皇帝要削減諸侯的力量,晁錯建議削減諸侯兵權,致使諸侯聯合起來圍攻中央政府,皇帝嚇壞了;袁盎乘機進言,就說不是皇帝的意思,而是晁錯的主意,把晁錯殺了,晁的冤魂一直想報復。可是,袁死後下一世出家,十世都是高僧,晁無機會報復,直到袁當了國師,坐上沉香木椅而驕傲時,他的修行一退轉,護法神便離開了。這樣,晁錯才找到了報復機會。這時,悟達國師找到了彭縣這位高僧,把他的冤業解了才得救。後來,悟達國師留下一個著作《三昧水懺》,序言上,他把用三昧水治好人面瘡的事敘述出來。這說明,幾百年前種的因,緣法(條件)成熟了,必然受報。

後兩種果報凡夫雖然看不見,但應知道有因必有果;從今生所受的,可推知前因,從現在所作的,可以預測後果。必須相信: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。」為什麼惡人會有善報?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,現在善緣又先成熟,因此先享福報;如果他今生不作惡事,福報就更好。至於,他今生所種的惡因,也不會自行消失,待因緣成熟時,必受應得的果報。

為什麼善人會受惡報?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所造的罪業深重,現在惡緣先成熟,所以先受惡報。這好似果園裡種了幾批水果,第一批品種雖然不好,但先成熟,當然先結果先受報;第二批雖是良種,但後成熟,還沒有結果,自然以後才受報。如果他今生不行善,惡報會更重;另一方面,他今生所種的善因,也沒有白種,將來必受相應的福報。故先見惡報。

祝福您:「存好心、說好話、

行好路、做好人」!

Cjmchang 2019.1018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