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談愛執

今天是1211(星期三),昨天和太座到士林官邸賞菊花;結束後天氣很熱,看看時間已經超過十時,太座想請我喝咖啡。我對太座說:「在這兒喝咖啡,品質欠佳,況且快中午了,我們還是回家吧!回家正常吃飯,避免吃零食很重要啊!」太座不大高興說:「你真是一點情趣都沒有,你都不知道我好熱,就想喝杯咖啡休息一下!」

漫談愛執.jpg 

這突然讓我想到「愛」這個字,於是找到維基百科並仔細體會愛的解釋是這樣的:「愛可以包括靈魂或心靈上的愛、對法律與組織的愛、對親人、自己的愛、對食物的愛、對金錢的愛、對學習的愛、對權力的愛、對名譽的愛、對他人的愛等,數之不盡。」其實,再深刻去體會,愛與貪有異曲同工的含意;在佛法所定義的貪,包括「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」,這五欲當然也是一般人所愛的,所以「愛不重,不生娑婆」。可是,當面對親情之間之愛,這算是貪婪或愛執,有甚麼對與錯嗎?

由於前生未過愛執之關,於是福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,由愛緣牽引繼續投生到娑婆世界來延續前緣;這裡的愛是很廣泛的波及面是很大,不僅僅只是男女之愛,其中和愛最容易連結關系的就是「貪」,由於愛,就想占為己有,想占有就會導致貪;又人人皆知貪乃三毒之一,所謂「貪、瞋、癡」,但對貪的效能和範圍,卻不是人人都能明了的。其實,貪可以發生在各個領域、各行各業、各個角落,甚至專心一意的修行人也會貪「法」、貪「清淨」、貪「境界」等等都是貪,都會成為修行的障礙,可見貪的威力之大;所以說「愛不重,不生娑婆」就成了必然。

所謂「娑婆世界是甚麼世界?」佛法對娑婆世界宏觀的解釋,就是十方法界也就是在當下的世界,當下的起心動念無所謂愛與不愛;因此一念之心清淨無染,當下就是極樂淨土,當一念之心「貪、瞋、癡」就入下三道。可是「愛不重,不生娑婆;念不專,不生極樂。」這又是甚麼意思呢?因為當下就是一真法界,解釋娑婆世界時,十法界都是娑婆世界,說極樂世界時,十法界都是極樂世界,因為苦與樂、淨與穢的本體無性,而能隨緣生萬法,因此就有十方世界;十方世界無性,無性就是性空,性空就是一真法界,也就是處處皆是淨土。

而「念不專,不生極樂」正是貪愛之心的慈悲極致;其實,想生極樂也是貪,和前面講的貪法、貪清淨、貪境界是一樣的。但這個貪卻再也不會造業,再也不會有負面作用。以這個大貪來降伏世間的小貪,以貪治貪;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妙用,也是阿彌陀佛為了眾生,發大慈悲心、大願,為眾生解脫另辟蹊徑而開創出來的方便之法。

了解了「愛」與「貪」的相互關聯性,其重要的關鍵還是來自於執著的心,當起心動念在善良的心念驅使下,以對方的體悟感受、喜悅為重點,雖然自己是基於一片愛心,卻讓對方不歡喜、不愉悅甚至不快樂、不舒服;那麼,就不應該執著一定要對方接受自己的一片善念;放下執著,方能體悟一真法界的真實性。

Cjmchang 2019.1211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