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面對善、惡知識?

今天是1211(星期五),板橋的清晨是一個陰雨濕冷的天氣,昨晚的大地震,大自然似乎在述說什麼?所謂:「人以善感,天以福應;人以惡感,天以災應」。吾人必須時時警惕啊!特別是作為國家領導之人。太座今天要參與大愛媽媽活動,我做完今天既定的功課後,在看佛經談及「如何面對善、惡知識?」而豁然開朗!感恩佛陀的開示,讓我面對時下國內外的局勢,對所謂心術不正、招搖撞騙者,以往通常是痛心疾首、痛責不已;然而,除了傷害自己之外,並無法改變當事人的我行所素,甚至也更無法改變現實。那麼,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?

觀月1.jpg

什麼樣的人是善、惡知識?佛陀以「觀月」作譬喻:天上的月,從虧而盈,一如善知識之德,透過(修行)信、戒、聞、施、慧,則月逐漸圓滿光明;如從盈而虧,一如惡知識之德,被(慾望、執著、分別)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障蔽,則月逐漸缺損晦暗。

人生也是如此,當我們時時觀照自己的心,多親近善知識,遠離惡知識,能讓我們時時常保清淨明白的心,反之則會進入迷障。佛陀在世時,求道者請教佛陀:「如何面對惡人無理取鬧,或逞強欺善?」佛陀的回答很簡單:「觀如月。雖然是很壞的人,但是把他當成月來觀想。」求道者又問:「那又如何面對善知識?」佛陀同樣回答:「觀,觀如月。」求道者說:「您說的話太簡化了,能不能再詳細解釋,為什麼面對善人與惡人都要『觀如月』?」

佛陀微笑地為他開示:「對於善人,則如月初時,月亮慢慢從缺而圓,這就像善知識的德行增長,日日累積而至圓滿;同樣的,面對惡人,不要與他對立,針鋒相對必起衝突。要觀想月圓之後就開始缺蝕,慢慢地月亮就會從天上消退了;對於惡人退一步、忍一下,他自有他的因緣果報,終會如月亮漸漸缺蝕而消退不見。」

試想,月亮本來就是圓的,這就像人人本性普皆平等,都是善性本具;佛陀教育我們,經由觀察別人,要反觀自己,觀察自己的德行,那是檢視自我,當下是逐漸滿月的明月還是消退中的虧月?如果時時常保(修行)的態度,也就是時時自我觀月(觀察自己的信、願、行、證),如此方能增長我們的智慧。

祝福大家:「健康平安、福智雙至」!

Cjmchang 2020.1211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