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仕強教授講道德經

今天是0512(星期二),清晨的板橋雲霧繚繞,我和太座依舊騎上摩托車上山享受山林之樂,在山上沒走多久就開始下雨了;沒想到,下山時雨是愈下愈大,只得穿上雨衣在雨中騎車返家。其實,我一般雨天都不喜歡騎車,道理很簡單就是天雨路滑,並且摩托車視線極差,為安全著想雨天就不要騎車吧!最近幾天,我都在收看曾仕強教授早年錄製在YouTube的影片,包括易經的奥妙、中國式管理、情緒管理、道德經等。今天就摘錄曾仕強教授講道德經:背不下《道德經》,至少背下這些精華!對我們的人生很有幫助,敬請觀賞:

道德經之精華1.jpg 

1、 道可道非常道。(《道德經》第1章)

這句話有三種標點方式。第一種:道,可道,非常道。告訴我們,道之可說的那一部分,不是所謂的長恆不變之道。第二種:道可,道非,常道。告訴我們,只要有人說這樣可以,就有人說這樣不可以。這是常態,這個就叫做常道。第三種,也是一般最常用的:道可道,非常道。告訴我們,大家所說的都是道,沒有錯,但是只是道的一小部分,大家沒有辦法把「道」完完整整地說清楚。

2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(《道德經》第8章)

人應該修道,但是修道要有一個榜樣,這個榜樣就是水。水,很善於無私地幫助萬物,無私地利於萬物而不求回報,它沒有說你用它,就要收你多少錢。人都很討厭比別的人低下,可是水卻往低處流,沖走污穢,几几乎乎接近於道。

3、致虛極,守靜篤。(《道德經》第16章)

虛掉心中的執著,去除不必要的慾念,減少莫名的煩惱,然後使內心保持原來的那種虛和靜,這樣才能夠有新的發現,才能夠知道原來道清清楚楚地在這裡,只是自己糊塗,看不見而已。我們常講的四個字「清心寡欲」,其實就是從這裡來的。

4、大道廢,有仁義;慧智出,有大偽;六親不和,有孝慈;國家昏亂,有忠臣。(《道德經》第18章)

大道被丟掉了,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;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,偽詐才盛行一時;家庭出現了糾紛,才能顯示出孝與慈;國家陷於混亂,才能見出忠臣。

5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《道德經》第25章)

人取法地,地取法天,天取法道,道才能夠代表自然。人要一步一步來。你要走路,先把地看好,腳步站穩,才不會摔跤,才能抬頭去看方向。看了方向以後,才知道哪個是正道,哪個不是正道,慢慢養成習慣,就自然而然了。

6、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(《道德經》第41章)

上等智慧的人,聽到道,是跟他的內心相通的,他會非常勤勞,不斷地用實踐來增強對道的感悟。他不但不會懷疑、不會評論,更不會到處講給人家聽。中等智慧的人聽到道,好像聽得懂,又好像聽不懂。下士聽到道,認為你在亂講,認為肯定不可能有這種事情,才會哈哈大笑。

7、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(《道德經》第42章)

如果我們把這一句話中間部分去掉,只留下前後四個字,就是「道生萬物」,但是道生萬物是一個很長的歷程。「一」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開始。「二」開始有陰陽,有了不一樣的性質。「三」是陰陽和陰陽互動,有陰,有陽,有它們的交合、調試、交互作用,這樣就產生了萬物。

8、為學日益。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無為而不為。 (《道德經》第48章)

學習知識,當然是越多越好,增加你的見聞,使你懂得更多的東西。可是這個時候你就要提醒自己,除了為學以外還要為道。就是你每學一樣東西,都要回歸以道,合不合理,合不合天道,合天道就去實證,不合天道,你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不做。把學來的東西篩選,該減少的減少,該忘掉的忘掉,損到你所知道的知識全部都合乎天道,你就會無為而無不為。

9、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(《道德經》第79章)

天道沒有親戚,沒有朋友,但是常常跟那些尊道而行的人在一起,道本來是跟每個人在一起的,只不過你離天道越來越遠,天道也莫能助。意思是說你只要順自然,只要順天道,盡力而為,不是老天來照顧你,而是你本來就應該得到好的結果。這跟道本身沒有關係,完全是你自作自受。

10、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(《道德經》第81章)

天道為什麼會生生不已,因為它永遠對萬物有利而無害。聖人為什麼會為而不爭?因為他仿效天道,天道只有奉獻,它沒有爭任何東西,聖人永遠為大家服務,永遠施多於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