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樂的活著
今天是0615日(星期一),昨天下午板橋下了約三個小時的雷陣雨,讓今天清晨的山林清新異常,我和太座很早就騎上摩托鐵馬上山享受山林之樂;石壁寮溪湍急的水流,老遠就聽到如瀑布般的衝擊石頭的聲響、藍鵲在電線杆上成雙成對曬太陽、五色鳥忙碌築巢大聲叫喚著伴侶的青睞、大隻鳳蝶躲在七里香花叢中休息曬著太陽,好一個神清氣爽的清晨。
感恩昨天官校老同學傳來一篇來自印度的故事,故事開頭就大拉拉的說:「102歲老爸把75歲兒子送進養老院,只因兒子太無趣!理由竟然是:『老氣橫秋,無所事事,死氣沉沉的人對健康的危害超過煙草,要想獲得長壽,就必須遠離這樣的人。』」我喜歡這篇故事的撰寫者的體會:「人生不過就是斷、捨、離的過程,有捨才有得,固執地抓住過去不放,便騰不出位置給未來,敢於放手,才能握得更多。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,與年齡無關,與子女無關,而真正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。要知道『年歲有加,並非垂老,情趣丟失,方墮暮年。』」
小學同學傳來一則名為慢老的文章,前《康健》雜誌總編輯,也是慢老的實踐者;她彙整歐、美、日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與醫學報告,告訴我們如果要老得慢,得從六個面向著手:「多運動、均衡飲食、定時睡眠、改造日常生活、預防疾病與情緒管理等。」
一、多運動:一定要動,離開椅子都算數;這理論很經典,所以我和太座幾乎每天都要爬山、或郊遊、旅行。
二、均衡飲食:我們每天幾乎都定時定量,每天按時吃三餐,早餐六分飽、中餐七分飽、晚餐五分飽。為了健康著想,盡量在家自己做,如果買便當,也一定選擇清潔衛生不加添料的清炒為主。
三、定時睡眠:定時上床、起床,比睡多久都重要;我和太座近幾年來,幾乎每天都四點多就起床,晚上十點前就上床就寢,一覺到天明,整天都神采奕奕。
四、改造日常生活:時常整理環境很是重要,一周要整理擦拭兩、三次,一方面能讓環境清爽,另一方面也是增加自己活動的機會;種花、養小魚更能陶冶生活的情趣。
五、預防疾病:醫療科技的突破讓我們比前人活得更久,但我們要的是生龍活虎到最後一刻,而不是失能臥床;因此預防疾病是很重要的。強化免疫系統是不二的法門:良好的作息、飲食、運動、生活習慣都是幫助身體,創造好的免疫條件面對病毒、細菌的侵襲。
六、情緒管理:白天好好工作,晚上好好休息,適時紓壓就能避免退休失智的風險。另外,我喜歡和太座午睡過後,泡咖啡或烏龍茶各自做自己的事情,有問題意見時相互討論,那感覺真的不錯。
我們都已經上七十歲了,是老了嗎?其實,年齡並不能代表蒼老,我們那顆心不要老了;因為,當心老了會有皺紋,那會很快失去對世間事務關心的動能。所以,時時創造生活的情趣很重要,讓我們時時生活在期待之中,更讓明天更有希望!
祝福您:「健康平安、吉祥如意」!
Cjmchang 2020.0615 圖文:潔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