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媽媽那兒學到了甚麼?

今天是0623(星期二),無意間看到淨空大師母親去世所寫的祭文:「有媽媽的地方才是家!」其中第一點是這麼說的:「苦日子過完了,媽媽却老了;日子開始了,媽媽却走了。」我很喜歡這個題目:「有媽媽的地方才是家!」

有媽媽的地方才像家.jpg

民國38年,父親那年官拜空軍上尉,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全面潰敗之際,護著最後一架C-46載著全是眷屬的老母雞,自四川重慶白市驛機場起飛,帶著母親及四歲的姐姐、三歲的哥哥,這架飛機飛了近八小時,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嘉義機場,沒多久就分配到屏東基地,次年在勝利路就生下了我這隻庚寅虎。

兒時的記憶,住在眷村的日子裡,以父親的收入要養活全家六口是何其困難?因此,舉凡每個孩子的過年穿的新衣服,都是母親學著裁縫車的技術,一針一線為我們量身製作;而我也何其有幸,在小學期間時常在母親身旁,耳濡目染學會了母親縫紉及刺繡的技能。母親也做了一手好菜,舉凡四川紅燒肉、宮保雞丁、餘香肉絲、椒麻雞、豆瓣魚、回鍋肉、酸辣湯、泡菜、水餃、包子、饅頭、烙餅等等,甚至過年期間自己磨糯米做年糕、烙八、炸麻花等等的活,都會有我與母親的影子。

因此,在我小學到初中約十餘年時間裡,生活雖然艱辛卻有著極其甜蜜的回憶;那是民國56年,姊姊已從屏東師範學校畢業任職小學老師,哥哥已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,我也已經初中畢業進入陸軍官校預備班就讀一年級,小弟才小學四年級,父親也已經官拜中校,眼看著這個家庭已然從落寞中站立起來,最辛苦的日子已經度過,未來的好日子正準備迎接我們的時候,母親卻在這年因病離開了我們。我無法想像,昨天還到屏東醫院探望母親有說有笑,怎麼今天清晨就走了;我記得爾後的近一年時間裡,幾乎每周自鳳山休假返回屏東,就到墓園去探望母親時埋怨說:「苦日子就要過完了,是該享福的時候,才42歲為什麼走了!」

沒有母親的日子,對從軍報國的我來說,以軍作家成為我的信念,沒有媽媽的地方真的不像家,所以我很少回家;從民62年軍校畢業進入部隊之後,那年頭部隊裡尚有二、三十位資深官士兵,他們都是跟著部隊從大陸撤退來台,都是以軍作家把連隊當成自己的家,所以我也從來沒有成家的打算;記得民62~64年戍守東莒期間,連隊有一台腳踩半自動縫紉機,跟著部隊到處奔波可從來就沒人會使用,被我看到之後,花了半天時間全面拆解清潔潤滑之後,運作順暢;請弟兄到南竿購買針、線回來之後,每個砲班、觀通班組派員到連隊,我親自教導他們使用的方法與縫臂章、兵籍號碼、修補衣褲等技巧,讓資深官士兵嚇一跳,正期軍官還真的是厲害啊!沒想到這點小時無意間向媽媽學的技術,居然能在馬祖東莒的前線用上了,其實時至今日,我還經常為太座修改衣褲,這真是始料未及吧!

民國64年初冬時節,對我來說有了深刻的警覺,那年我們在移防回台之前,全連原有的28位資深士官兵,響應經國先生的號召去開闢橫貫公路、梨山、福壽山、武陵農場而退伍,驟然間老人離開部隊提醒我,部隊只是部隊並不是我真正的家;至此,我知道我必須在適當的時機,要找到心愛的知己牽手一生。

民國69年的今天,我找到了牽手一生的知己,和太座牽手至今已逾40個年頭了!早年,我還在軍旅的年代,太座生育、養育、教育孩子,至少超過十年含辛茹苦的日子;如今我們老了,我們的夫人也老了,太座也早已當了母親,甚至更當了外婆。早年,我從母親那兒學到了生活上的許多技能;如今,從太座身上,我學會了「善解、包容、感恩、知足、惜福」的心,我更時時提醒自己:「有媽媽的地方才是家!」更要讓這個家有希望、更值得期待。無論政府再沒良知虧待曾經戍守金馬前線數年的老兵,可我們決不能虧待自己的夫人,因為她們是家庭的大地,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呵護大地,讓這片大地豐富茁壯!

祝福大家:「健康平安、吉祥如意」!

Cjmchang 2020.0623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