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成長?

今天是0626(星期五),一早和太座在社區健走,邊走邊談及昨天是年度端午佳節,太座總會利用假期,以電話祝福久未見面的遠方老友;沒想到!讓人震驚的是這位老友的先生,在今年過年期間因為心肌梗塞而往生。我在回想這位久未謀面太座老友的先生,幾十年來幾乎沒有甚麼改變,吃、喝、賭常相左右,多年以來讓他的夫人傷透腦筋,最後還是在大吃大喝中好可憐的走完此生。

人生是一個學習與成長的過程,終生學習是我們此生的機會;潔明特別找到聖嚴法師為我們的開示: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,自我檢討反省,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。應從聞、思、修三處來獲得智慧;在日常生活中則從慚愧、懺悔、感恩三方面努力,尤其感恩逆緣,更能增長自我的慈悲與智慧。

成長的心燈.jpg

從聞思修得智慧:智慧是如何得到的?有三個方面:

第一是聞慧:從聽講開示、看佛經書而摒除邪見,建立正見,信因果,明因緣。

第二是思慧:以禪觀的方法,做思惟練習,從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,由定力而產生明晰的智慧。

第三是修慧:是修戒、定、慧的三無漏學。

修戒是在身、口、意三種行為方面,不做自害害人的事,不說自害害人的話,不動自害害人的念頭。也就是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盡一己之所能及所有,用身、口、意三業,來做自利利他、利益一切眾生的事,就會產生無我的智慧。修戒,亦名為持戒,凡是危害身心健康的行為不可以做,凡是有益於他人、大眾身心健康的事,不得不做。消極面是已作之惡要改過,未作之惡令不起;積極面是已作之善要增長,未作之善要開發。

修慧,是要看佛經、佛書,看有益於身心健康及精神修養的書籍,而佛書是最好的,它能讓我們心胸豁達、氣度恢宏,建立人格的座標。從聞思修的三慧,能夠獲得利益的經驗,名為證慧。證慧的最高深點,便是大覺智者的佛果位。

「慚愧、懺悔、感恩」三法寶:至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?當從慚愧、懺悔、感恩的三方面努力。

「慚愧」的意思是自知對不起自己稱為慚,自知對不起他人稱為愧疚。一般自負、自大、狂傲、驕慢的人,不會產生慚愧心,總覺得自己無愧於天,無愧於地,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像這樣的人,在智慧和慈悲方面,是不容易成長的。有了慚愧心,便會謙虛禮讓。儒家也說:「滿招損、謙受益。」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,是自我的檢討反省,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,否則錯上加錯,哪裡還有自我成長的機會。所以慚愧心是人格的清潔劑,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,向著既定的方向,繼續努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。

「懺悔」就是承認自己的過失,承擔應負的責任。譬如做老師的人,沒有盡到老師應盡的責任,對不起學生,就是用懺悔心來彌補;小過失對自己的良心懺悔,大過失當對學生的面懺悔,懺悔不會丟臉,懺悔也不等於老師永遠就有過錯,那是表示勇於負責、勇於改過的態度。有些人不懂得懺悔的真義,他們在神前或佛前,焚香祈禱,說是犯了錯害了人,請求神佛,網開一面,原諒他們無知;這樣在神佛的偶像之前懺悔之後,便以為不再受到應得的懲罰了,下一次有了機會,再三再四地犯錯害人,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禱表示自己的無知,請求神佛原諒他們的無知。這種懺悔的心態不正確,也不能收到懺悔的功效。

「感恩」不僅是一般人所說的回饋,應該是飲水思源,感念之情常繫心頭。所謂恩人,究竟是誰呢?除了父母是最親的恩人之外,凡是在你的生命中對你有益有助的人,都是恩人。恩人可有兩類:一是為你順水推舟的人,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。一般人僅以順水推舟的人為恩人,給你打擊、批評、誹謗、阻擾的人,便以為是仇人。其實,那些人使你從逆境中受到鍛鍊,助你久煉成鋼,豈可以說不是恩人。例如釋迦牟尼在《法華經》中說過,他的一個叛逆弟子提婆達多,將來一定成佛。因為從釋迦牟尼在過去無量劫前發菩提心後,提婆達多都是給他逆向的幫助──打擊、阻撓、破壞。提婆達多使釋迦牟尼得到了磨練,使他成了佛,所以有大恩德。

感恩人生的逆緣:

曾有兩位法師,因為細微的法義之爭而吵了一輩子的架,彼此發誓不想見面。逢到佛教界有聚會的時候,兩人都會先問有沒有對方參加,如果有一方參加了,另一方就不參加。另有第三者跟其中的一位說:「我們大家總有一天要到極樂世界去,你們二位也要去啊!怎麼現在就有他沒有你,有你沒有他地吵個不休呢?」那位法師說:「阿彌陀佛,如果那個魔王也能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還是什麼極樂世界嗎?他都去了我還想去嗎?」雙方怨恨到如此程度,還是兩位出家人呢!不過出家人也還是人,所以也會產生怨恨。畢竟不是為了私利而為法義,故在二位法師中,有一位在臨終前悔悟了,他留下遺言說:「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與某某法師為了佛法的觀點之爭,吵了一輩子架,並且從此不相往來。我死之後,希望某某法師能夠原諒我,能來參加我的葬禮。」因此使得另外一位法師在葬禮上痛哭流涕地說:「阿彌陀佛,我怎麼跟他吵到死為止呢?還是他先原諒了我,他真是成佛了,而我卻仍是個丟不下怨恨心的鬼。」

像這樣的一個故事告訴我們,產生怨恨心是很容易的,消除怨恨心則很難,如果能把恨得很深的人當成恩人看待,是極不容易的事,但是我們要練習,不練習就沒有智慧,也沒有慈悲。人在一生中,多多少少總會遇到像這樣助你逆水行舟的人,如果你從來沒有遇到過,總是一帆風順地走過人生,你真是一位福德殊勝、因緣殊勝的人了。

祝福大家:「慈悲、智慧與我們共同成長」!

Cjmchang 2020.0626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