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讀老子道德經‧第三章

今天是0626(星期二),隨著國防部及三軍總部寄發「已退軍職人員退除給與重新計算通知函」後,對退休軍人幾近於凌辱般的處理;當我讀到老子道德經第三章,可以說是感概萬千,也難怪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時,當時是天下大亂,統治者為維持一國統治之威,紛紛招攬賢才以為可以治國安邦。然而,在尚賢的旗幟下,極富野心的人不斷招攬人才,競相爭權奪位搶奪錢財,為民間帶來極惡劣影響;一時民心紊亂盜賊四起,社會處於動盪不安,和目前台灣的社會情形極為類似,雖然我們是咎由自取。這一章裡老子主張「不尚賢」、「使民無知、無欲」,他企圖要人們回到一種「無為」境界;然而,如今的當權者就是希望人民無知、無欲,這樣她才可以將人民玩弄於股掌之間。殊不知,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,必然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提升,自由民主的可貴,也在於尊重人民的選擇與才能;因此,老子的思想在現今的世代是不可能實現的,這或許也是老子的思想,難以成為今天治國的基本方針之原因吧!

老子道德經第三章.jpg 

不尚賢,使民不爭;

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;

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

是以聖人之治,虛其心,

實其腹,弱其志,強其骨。

常使民無知無欲。使夫智者不敢為也。

為無為,則無不治。

【翻譯】:

不崇尚賢能之輩,方能使世人停止爭鬥。不看重珍奇財寶,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竊。不誘發邪情私慾,方能使世人平靜安穩。

所以,聖人掌管萬民,是使他們心裡謙卑,腹裡飽足,血氣淡化,筋骨強壯。人們常常處於不求知、無所欲的狀態,那麼,即使有賣弄智慧的人,也不能胡作非為了。遵從無為之道,則沒有不太平之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