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談認同感

今天是0626(星期日),一大早和太座上山徜徉在山林新鮮的空氣中;近二十年來,因為和太座認同山林帶給我們無窮盡的活力,所以我們多年來樂此不疲的清晨上山健身。在山上,和太座談起昨天小學同學們討論到「認同感」的問題,今天回到家潔明就以認同感為題與同學們探討這個有點嚴肅的「認同感」題目。

2.jpg

一般認同感(有時也稱:歸屬感)是指一個人對某樣事物、組織的從屬感覺,是一種主觀的個人感受。例如:一個對學校、公司有認同感的人,可能會對學校、公司有一種「家」的感覺,覺得自己是這家學校、公司的一份子;相反的,一個對國家沒有認同感的人,可能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國家只是一個過客,終有一天會離開的感覺。

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認同感,可以影響對這事物的忠誠度;所以,對於一個對公司沒有認同感的人,對公司的離心比較強,也不會在意公司其他人對公司造成的傷害。相反的,一個對國家有認同感的人,會忠於這個國家,並對國家內所發生的事情非常關心,當然也不願意看到這個國家受到其他腐敗份子的傷害。最近的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,是最好的例證,所幸員工們希望這個企業有未來,所以發動工運來改變公司的政策。

當然,以上的解釋或許也是太過偏狹,舉個例子來說:「我記得小時家住屏東勝利路眷村時,媽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,當時屏東公園的天主教會,一位牧師我們都叫她杜神父,他是來自西班牙的神父,在屏東天主教會一直做到七十五歲,方才回西班牙;他說:『西班牙是他的故鄉,台灣已經是他的家了。』就因為他認同台灣,所以他會畢其一生奉獻在此。」

然而,認同感也會因為因緣際會而產生,台灣有為數不少的男孩子們娶了外國女孩,更有為數不少的女孩子嫁作外國人婦;甚至有到國外旅遊時,看到那個國家的風土民情點點滴滴與自己特別契合,於是留下來成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,那是因為他認同這個家。當然,也有特例的情形;就拿我來說吧!民國55年自初中畢業就在父母的鼓勵之下,進入陸軍官校預備班第11期,當時在懵懂中進入這個學校,之後因為認同這個團體,於是一路進入陸軍官校正42期就讀;再因為認同感,於是在畢業之後在部隊服務乃至進入參謀本部一路做了26年;最後,卻因為不認同許多政策及內部錯誤的文化,於是我選擇離開了這個奉獻一生的環境。

我再更深層仔細探討,早年的國民黨兢兢業業期望努力贏回民意,在台灣做了許多對民眾關心照顧的政策;然而,隨著時光的流逝,圖利、弊案成為這個黨的標籤時,很自然的連自己的老黨員都逐漸離他而去,如果不力求革新趕緊找回老黨員,讓老黨員再回頭認同你的做法;要想讓年輕人認同這個老黨是何其困難啊!

祝福我的朋友們:「無論如何!我們都要用健康的身體,看這個曾經有輝煌歷史的黨,如何能再從谷底翻身;創造再一次的輝煌成就,為中華民族的未來奠定可長可久的根基。」

祝福您:「健康平安、如意自在」!

Cjmchang 2016.0626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