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足常樂

今天是0627(星期一),板橋是一個炎熱的夏季型天氣,一大早才0620時山林就是30度的熱度,我和太座走在青溪步道上,一陣清涼的山風吹向我們,霎時熱惱與疲憊頓時消失;在山上,我和太座邊爬山邊聊天談及近日來的抗爭運動。讓我想到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,在早年,我們生活在眷村的年代,時常因為家用不濟,以豬油拌飯吃的年代;那年頭,我們從沒感覺到困苦或是對未來沒希望的感覺。反而是努力用功,力求在課業上獲得好成績進而獲得獎助學金,以解家庭經濟困頓。如今,我們的生活改善了,收入增加了,卻反而感覺日子似乎愈來愈差了,究其原因,還是忘卻了知足常樂的道理。多年以前,張忠謀先生寫了一篇名為「常想一二」的文章,很值得吾人省思,對我們的心靈有啟迪的作用,潔明摘要恭錄如後以為參考:

知足常樂.jpg

常想一二

作者:張忠謀

朋友請我題幾個字讓它掛在新居客廳補壁。這使我感到有些為難,因為我自知字寫的不好看,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。朋友說:「怕什麼?掛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,我都不怕了,你怕什麼?」。我便在朋友面前,展紙、磨墨,寫了四個字「常想一二」。

朋友說:「這是什麼意思?」我說:「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,請多多包涵,多想一、二件我的好處,就原諒我了。」朋友說:「講正經的,到底是什麼意思?」。「『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』,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占了決大部份,因此,活著本身是痛苦的。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,至少還有一、二成是如意的、快樂的、欣慰的事情,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,就要常想那一、二成好事,這樣就會感到慶幸、懂的珍惜,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。」朋友聽了,非常歡喜,抱著「常想一二」回家了。

幾個月之後,他來探視我,又來向我求字,說是:「每天在辦公室勞累受氣,一回家之後看見那幅『常想一二』就很開心,但是牆壁太大,字顯得太小,你再寫幾個字吧!」。對於好朋友,我一向有求必應,於是為「常想一二」,寫了下聯「不思八九」,上面又寫了「如意」批,中間隨手畫一幅寫意的瓶花。

沒想到過幾個月,我再婚的消息披露報端,引起許多離奇的傳說與流言的困擾,朋友有一天打電話來,說他正坐在客廳我寫的字前面,他說:「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你,唸你寫的字給你聽:常想一二,不思八九,事事如意。」接到朋友的電話使我很感動,我常覺得在別人的喜慶錦上添花容易,在別人的苦難裡雪中送炭卻很困難,那種比例,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。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,當然更甭說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。

不過,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後,在生活中大概都鍛鍊出寵辱不驚的本事,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。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,也經驗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,慢慢的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、快樂的、正向的觀想,這種觀想,正是「常想一二」的觀想。常想一二的觀想,乃在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,乃是在滾滾紅塵中開啟一些寧靜的消息,乃是在瀕臨窒息時,有一次深長的呼吸。

生命已經夠苦了,如果我們把不如意事總和起來,一定會使我們舉步惟艱。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,有時是無可奈何的,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,那就是自討苦吃、苦上加苦了。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,我早學會面對苦境的方法。我總是想:從前萬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樂,眼下的些許苦難自然能逆來順受了。

祝福我的朋友們:「如意或不如意,並不是決定人生的際遇,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。原來,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,常常是一二。」

祝福您:「健康平安、如意喜樂」!

Cjmchang 2016.0627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