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平何勞持戒

今天是20230102(星期一)是元旦補假之日,清晨的板橋是下著絲絲細雨溫度16℃,我和太座依舊上山享受山林之樂,山上的登山客是少了許多,或許受陰雨天的影響吧!不過,在朝山步道之上,一位自登山口就開始三步一跪拜,並大聲朗誦「南摩阿彌陀佛!」的修行者徐徐邁進,似乎內心深處懷抱著極大的願,讓我是尊敬不已。當我們回到家,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視頻,標題是:六祖惠能大師:「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修禪。」今天乘著新年之際,就以該偈語為題,撰寫今天的日誌專題。

心平何須持戒.jpg

六祖惠能大師云:「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修禪。」其實,緊接著還有很重要的一段偈語:「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。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。若能鑽木出火,淤泥定生紅蓮。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。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。日用常行饒益,成道非由施錢。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。聽說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。」而「心平何勞持戒」不是說自以為是心平了就可以不必持戒了,而是我們真正早已做好了戒律的所有要求,明白戒律對自己乃至眾生真正的利益;我們必須明白能大師的苦口婆心在強調頓悟的特質,佛法的總綱領講的是戒、定、慧,而《楞嚴經》云:「攝心為戒,因戒生定,因定發慧,是則名為三無漏學。」又佛經中也常說: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。而貪瞋痴,更是讓我們墮入三惡道的根本原因,故修學戒、定、慧,可讓我們斷除與三惡道相應的根本因。

然而,眾生就是因為蒙塵已久,被無名塵勞汙染已久劣根性難除,甚至當前世界的動亂,皆因十惡業未除所致。能大師開示我們:強調定慧一體不是二,定是慧體,慧是定用,猶如燈光,有燈即光,無燈即暗,燈是光之體,光是燈之用,名雖有二,體本同一,此定慧法,亦復如是。前提是已經早已斷絕了所有的惡業,方能將定與慧看做是一個統一體,定而無慧是枯寂,慧而無定是愚慧。能大師闡述禪宗來先立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。那個念就是妄念,無念是什麽意思呢?就是無妄念,妄念就是邪念就是十惡念;什麽是無相呢?這就是無有差別的二邊之相,如有與無,善與惡,苦與樂,生與滅,愛與憎,怨與親等這些都是境相,無相就是無有差別之相;無住為本,此地的住就是執著,能大師說:「於諸法上念念不住,即無縛也,此是以無住為本。」具體的說,看破世間的實像,就要放下,也就解開束縛塵勞之苦了。

另外,能大師曰:「明與無明,凡夫見二,智者了達,其性無二。無二之性,即是實性。實性者,處凡愚而不滅,在賢聖而不增,住煩惱而不亂,居禪定而不寂。不斷不常,不來不去,不在中間,及其內外,不生不滅,性相如如,常住不遷,名之曰道。」這意思是:大師說:「明和無明,在凡夫俗子們看是兩件事情,而智慧的人就明白他們沒有區別;沒有區別就是真實的本性。真實的本性,在凡俗人的地位不會短少,而在聖賢者的地位更不會增加,住留在煩惱中不會迷亂,進入禪定的境界中更不會空寂;他不中斷更不會恆常,不來也不去,不在中間,也不在內外,他不生不滅,他的性質表裡如一,常住而不遷移,它的名字叫道。這就是常清淨經所言:內觀於心,心無其心;外觀於形,形無其形;遠觀於物,物無其物。三者既悟,唯見於空。觀空亦空,空無所空;所空既無,無無亦無;無無既無,湛然常寂;寂無所寂,慾豈能生?慾既不生,即是真靜。真常應物,真常得性;常應常靜,常清靜矣。如此清靜,漸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謂得道。」

祝福大家:

新春愉快、健康平安、吉祥如意、法喜充滿!

Cjmchang 2023 0102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