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讀經心得分享()

楞嚴經第四卷

迷與悟之論證剖析

今天是20220301(星期二),俄烏大戰已經進入第五天,目前看來俄軍逐漸陷入膠著狀態,未來時間拖得愈長,對俄軍愈顯不利;如果最後草草結束,對普丁而言甚至對俄羅斯國家都將會是嚴重的打擊。所以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篇有云:「夫用兵之法,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;全軍為上,破軍次之;全旅為上,破旅次之;全卒為上,破卒次之;全伍為上,破伍次之。 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也;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」這意思是:「戰爭的用兵基本原則是: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,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;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,擊敗敵軍就次一等;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,擊破敵旅就次一等;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,擊破敵卒就次一等;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,擊破敵伍就次一等。所以,百戰百勝,不算是最高明的;不通過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,才是最高明的謀略。」我從昨天就在研讀楞嚴經第四卷,佛智慧透過論證剖析眾生「迷與悟」之關鍵,今分享心得如后:

迷與悟.jpg

富樓那言:“若此妙覺本妙覺明,與如來心不增不減,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;如來今得妙空明覺,山河大地有為習漏,何當複生?”

佛告富樓那:“譬如迷人,於一聚落,惑南為北,此迷為複因迷而有?因悟而出?”

富樓那言:“如是迷人,亦不因迷,又不因悟。何以故?迷本無根,雲何因迷?悟非生迷,雲何因悟?”

佛言:“彼之迷人正在迷時,倏有悟人指示令悟。富樓那,於意雲何?此人縱迷,於此聚落更生迷不?”“不也,世尊。”

“富樓那,十方如來亦複如是。此迷無本,性畢竟空。昔本無迷,似有迷覺,覺迷迷滅,覺不生迷。亦如翳人見空中華,翳病若除,華於空滅。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,待華更生,汝觀是人為愚為慧?”

富樓那言:“空元無華,妄見生滅;見華滅空,已是顛倒;敕令更出,斯實狂癡,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?”

佛言:“如汝所解,雲何問言,諸佛如來妙覺明空,何當更出山河大地?又如金礦,雜於精金,其金一純,更不成雜;如木成灰,不重為木;諸佛如來菩提涅槃,亦複如是。

“富樓那,又汝問言,地、水、火、風本性圓融,週遍法界,疑水、火性不相陵滅。又徵虛空及諸大地,俱遍法界,不合相容。

“富樓那,譬如虛空,體非群相,而不拒彼諸相發揮。所以者何?富樓那,彼太虛空,日照則明,雲屯則暗,風搖則動,霽澄則清,氣凝則濁,土積成霾,水澄成映。於意雲何?如是殊方諸有為相,為因彼生?為複空有?若彼所生,富樓那,且日照時既是日明,十方世界同為日色,雲何空中更見圓日?若是空明,空應自照,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燿?當知是明,非日非空,不異空日;觀相元妄,無可指陳,猶邀空華,結為空果,雲何詰其相陵滅義?觀性元真,唯妙覺明,妙覺明心先非水火,雲何複問不相容者?真妙覺明,亦複如是。汝以空明,則有空現;地、水、火、風各各發明,則各各現;若俱發明,則有俱現。雲何俱現?富樓那,如一水中現於日影,兩人同觀水中之日,東西各行;則各有日,隨二人去,一東一西,先無準的。不應難言:此日是一,雲何各行?各日既雙,雲何現一?宛轉虛妄,無可憑據。

“富樓那,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,而如來藏隨為色空週遍法界,是故於中風動、空澄、日明、雲暗。眾生迷悶,背覺合塵,故發塵勞,有世間相。我以妙明不滅不生,合如來藏。

“而如來藏,唯妙覺明,圓照法界。是故於中,一為無量,無量為一;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;不動道場遍十方界,身含十方無盡虛空;於一毛端現寶王刹,坐微塵裡轉大法輪。滅塵合覺,故發真如妙覺明性。

白話簡譯

富樓那問:「如果這個妙覺本來就是自性本覺清淨,就像與佛證得不增不減如來妙覺本性,何以忽然又生出像山河大地各式各樣習性煩惱;既然佛已證得如來妙空明覺,這些習性煩惱又怎麼升起來的呢?」

佛問:「譬如一個人迷失了方向,在某個地方誤認南方為北方,這種迷惑是因為迷了才造成的呢?還是因為覺悟而起呢?」

富樓那答:「這樣的迷失,既不是因為迷惑才有,更不是因為覺悟而生;迷惑本就沒有根源,為什麼因為迷惑才有呢?而覺悟更不會生迷惑,又怎樣又會是因覺悟而生呢?」

佛又問:「當這個人正在迷惑中,忽然有一個覺悟的人指示他正確方向讓其覺悟;你覺得這個迷人,於此時此地還會迷惑嗎?」富樓那答:「當然不會再迷惑了。」

佛繼續說:「十方的如來也是這樣的。這樣的迷惑本來就沒有,自性本來就是畢竟空。從前原本就沒有迷惑,忽然好像被迷惑了,當他覺悟後之後,迷惑就自然消滅了,就像覺悟不會生出迷惑來一樣。又像眼睛有翳病的人看見空中有花朵,翳病如果治好了,空中花朵的錯覺也就沒有了。如果一個愚蠢的人,明明眼睛的翳病已經好了,還在老地方等空花出現,你看這個人是愚蠢呢?是智慧呢?」

富樓那答:「虛空中本來沒有花,只有妄想才看見空中有花的生滅;明明虛空花朵已經消聲匿跡,還看到就是迷惑顛倒;再希望花在虛空中出現,這不就是瘋狂癡迷的人嗎?您還問這是愚是慧呢?」

佛說:「照你的理解,為什麼還問佛本來已證悟自性妙覺空性,那裏還會生出山河大地般的諸多煩惱來呢?就像金礦夾雜在泥沙當中,當把冶煉成純金之後,自然不會再有雜質;又像木已燒成灰,不會是原木;已經證悟空性的諸佛,在其正覺寂滅圓明的境界裡,也就是這樣的道理一樣。」

佛說:「你問:地、水、火、風的本質都是圓融無礙的,充滿十方法界,還懷疑水、火兩種性質相對的物質,為什麼不會互相陵滅?要知道,虛空與大地的本質特性,充滿在十方法界之間,雖然本質不同,卻能彼此相容。你要明白,就像虛空不屬於任何一種現象,卻能包容萬象。所以,萬物在虛空中,要發揮它的特性;例如:日照就有光明,雲霧遮障就生昏暗,風吹就有搖動的現象,天氣晴朗就顯得清明,氣候凝結則變得混濁,塵土積聚則成霾害,水沉澱後即顯澄清隨即映出晴明。你說,這一切現象,是因為諸多現象自身所生?或是虛空所有呢?假若是現象自身所生,當太陽照耀時,既然是日照的光明;那麼,十方世界的虛空,應該就是太陽的顏色,何以虛空中還可以看見圓圓的太陽呢?如果虛空自有光明,虛空應該自己能照明,何以到了夜晚或雲霧濃密時,又發不出光明來呢?所以應明白:這種光明,既不是太陽所生,也不是虛空自出,但又離不開虛空與太陽;人們觀看所得的現象,原來都是虛妄的,沒有甚麼可以說的,就像是要在虛空中邀約幻花,那也只是等空果而已,何以你還要問這種現象互相陵滅的道理呢?至於觀察各種現象元本真心的妙用,唯有妙覺是清淨無染的。然而,妙覺清淨的真心,並不是水火等現象所生,為什麼反複問能否相容呢?自性真心虛妙正覺清明也和這個道理一樣。你從空性與清淨的心去觀察,就是空性寂靜的現象;如果從地、水、火、風各種現象去觀察,就有各種現象產生;如果同時從各種現象去觀察,就同時會出現各種現象。為什麼會同時出現呢?譬如一池清水中有太陽的影子,兩個人同時看池中日影,然後各自向東、西方而去,就會各有一個太陽,分別跟隨著向自己的方向移動,一個向東一個向西,事先並無標準,應當不難理解太陽只是一個,為什麼各走各的路後要說成兩個?如果說太陽已經分成兩個,何以水中所現的又只有一個?這都是虛妄的互相變化所生,實在並沒有可以作為憑據的。

你要明白,物質色相與虛空雖然現出千變萬化,但不出自性本覺的範疇,而自性本覺又隨變化所生的色相與虛空充滿宇宙十方法界;所以,在自性本覺的空性當中,有風吹草動,虛空的澄淨,日照的光明,雲霧的昏暗等等現象。一切眾生自我迷悶,都是背離了自性本覺,自己找來許多的問題,所以才產生種種煩惱,進而形成世間總總的萬相。我因為證悟得妙明不起生滅,方才合於自性本覺。而這個自性本覺,就是妙覺圓明,圓滿普照宇宙十方法界。所以,在自性本覺中,「一」具足無量,無量也就是「一」;小裡可以展現大,大中又可以現小;這個自性本覺原是如如不動的遍滿十方法界。身含十方無窮無盡的虛空,於一毛端可展現寶王刹,坐微塵裡就可以轉大法輪。只有放下一切煩惱就能回歸自性本覺,才發現自性本覺原是本自具足的,它不是心理作用,也不是物理現象,更不是知識道理的作用。(待續)

Cjmchang 2022.0301 圖文:潔明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