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拾穗

今天是20220317(星期四),記得是昨天清晨和太座用完早餐,搭乘最早班捷運往永寧站準備依往例爬土城大暖尖山,上了車在博愛座上一位中老年男士翹個二郎腿,另一座位放著兩個便當,我看著這樣的狀況站在他一旁看他,太座看也不看就往前走找到位子就坐下;我對這位先生說:「這便當請移開一下吧!」這位老男士很不高興的將便當放在腳邊,我也就在他一旁坐下。車開到亞東醫院停下車來,這位男子站起身來要下車,突然對我說:「你客氣一點啊!」我愣了一下,然後站起身來往前走在太座旁座位坐下;太座問我:「怎麼回事?」我說:「那位男士覺得我口氣不好,要我客氣一點。」太座很智慧的說:「你看你學佛這麼久了,一遇到俗事,佛法就丟了,佛要你學佛不是讓你教訓他人,讓他人學佛,是要你自己學佛。」我突然如晴天霹靂,剎那間回到清晨所讀的楞嚴經第五卷段落,是這麼說的:

生活拾穗.jpg

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,頂礼佛足而白佛言:「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,於浴僧時,隨例入室。忽悟水因,既不洗尘,亦不洗體,中間安然,得無所有。宿習無忘,乃至今時從佛出家,令得無學。彼佛名我跋陀婆羅,妙觸宣明,成佛子住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觸因為上。」

這意思是說,跋陀婆羅(賢首菩薩梵名)及其同伴十六位道僧,起立向佛報告說:「我們從前在威音王佛的時候,聽到佛法就發心出家了;因為,跟著僧眾入浴期間忽然悟到水的因緣,發現水既不能洗滌塵垢,也不能洗淨身體,水始終是中性的,無論潔淨與污垢都不滯留,自性而無所有。而這過去世所瞭解的記憶,直到今生都不忘,從那時起佛就稱我為賢首,現在從佛出家到達無學的果位。佛現在問我們修什麼方法,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,就像我所體驗到的,從微妙之處去感觸來龍去脈,乃為最上乘的妙法。」

的確是的,我對太座說:「今早我看到那位老男士坐在博愛座翹二郎腿,在內心就升起了不削的瞋心,所以說話自然有點命令的口氣,即便我是對的卻讓人不舒服;如果能改變一下態度,並用委婉的口氣說:『麻煩請您將便當移一下好嗎?』甚至他將便當放到腳旁後,我自然地說聲:『謝謝!』這件事就很圓滿了。太座很滿意的點了點頭!

其實,我們的自性就像水的本性一樣,原本是清淨無染的,無論污穢或乾淨的東西它都能包容;細微的塵蹣讓它漂流遠去,沉重的砂石讓它沉澱,本性永遠都是不垢不淨。是甚麼原因,讓我們的心剎那間升起瞋恚,是我們的修學自以為了不起,而看他人的形象不莊重而不舒服;因此,我們要時時學習自性真心就像水性,要讓微細的即便是好的妄想,要像微塵輕柔的隨它來去,沉重的像是情慾、瞋恚也要迅速沉澱埋葬起來,要讓我們能知能覺的自性始終不變,由此一門深入相信可以領悟到自性的實相。而賢首菩薩,在過去世雖然從佛出家,就是常以輕慢的心傲視他人,因此墮落塵劫、後來受到常不輕菩薩的教化,對一切眾生絕不輕視,對任何人都很恭敬,所以才得到賢首的名號。

潔明很感恩能常在太座的指導下覺醒,我有時在想前世我和太座就是虔心修佛的佛子,自己常以輕慢之心傲視他人,所以今生墮落人世。我們真的別以為無法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特別偉大的事情,只要時時做許多的善事,那也算是對世界的貢獻。

Cjmchang 2022.0317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