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與因緣的互動

今天是0805(星期三)是一個晴朗炎熱的大好天氣,我和太座在登山口看到一位84歲的老阿公也剛到,我們習慣見到他順便問聲:「阿公早啊!」老阿公也很高興的看著我們回話說:「你們真早!」像是這樣的互動,恐怕已經超過五年時間了。而這樣的因緣關係追溯到更遠的時間,那是二十年前我和太座第一次到此地爬山,那是一位住在山林間的老先生目前已經是95歲了,經常一早起來在住家前面賣自家種的蔬果,最近有一段時間沒看到,抽了一輩子的煙,以為他或許有個三長兩短;今天,看到她夫人詢問之下才知道,老人家中風住院沒有開刀狀況還好!

 晨曦之互動.jpg  

回到家,看到老同學寄來的小短文,壽命與習慣:

只抽煙不喝酒(林彪63歲);只喝酒不抽煙(周恩來73歲);又喝酒又抽煙(毛澤東83歲);又喝酒又抽煙又打牌(鄧小平93歲);又喝酒又抽煙又打牌又有小老婆(張學良103歲);不喝酒不抽煙不打牌沒有女朋友,專做好人好事(雷鋒23)。所以呢?我敬愛的朋友:活在當下,想幹啥,就幹啥吧!中醫說:「花心練大腦」,「偷情心臟好」,「泡妞抗衰老」,「調情解煩惱」,「暗戀心不老」,「相思瞌睡少」。

從以上的小短文來看,人生的壽命長短與習慣似乎是沒以什麼必然的關係;其實,這樣的區分是太過狹隘了。本來人這樣的生物,就是一個結合了身、心、靈的化合物,其間的相戶關聯其複雜的程度,到今天的科學條件,也不過略知一、二而已。人類不若一般的物質,所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這講的是同類因,得同類果,也有以不同的因得不同的果,也有無法取得因與果相等的事實。

因果觀念從現實的事相上看,可以成為普遍的真理,比如說,如是因結如是果,又說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在中國傳統思想中,如說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」,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」。這與父慈則子孝,兄友則弟恭的原理一樣。也就是說,種了好的因,必得善的果。然而,世上確有父慈子不孝,兄友弟不恭的例子;也有積善之家橫遭滅門慘禍的事實;也有行善積德一輩子,臨終未必能獲全屍的例子。

佛教把善惡行為的因果論,從現在的一生,穿過生前與死後的來源與去處,並且將之延伸到過去的無量生死及未來的無量生死,現在的這一生,不過是過去無量時間過程與未來無量時間過程中的一個連接點。通過了過去及未來的生和死的解釋,始能明白,我們現前一生的時間,實在太短促了。

因此,如今的100歲就是長壽嗎?而100歲和宇宙上百億年的歲月比較,不過是電光火石般的短暫。我們所期望的是此生這短暫的歲月,透過自我的鍛鍊斬斷五欲煩惱,讓未來的歲月「無上清涼、無比自在」那真的是千金難買啊!

祝福我的朋友們:「健康平安、如意自在」!

Cjmchang 2015.0805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