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醫學六大特色

好吃的蔬果1.jpg

今天是0630(星期四),清晨0400~0500時收聽中廣648調幅中廣新聞網,重播蘭萱小姐昨天訪問陳俊旭醫師訪談,期間讓我震驚的是心情對人體影響是那麼的大,而飲食的適當對身體的健康又是多麼的重要。一位已經60多歲的老年人,因為良好的飲食、運動狀態,讓他自己感覺像是18歲的小夥子,這是很重要的訊息。特別是每餐用餐時如果感覺不餓,就表示前餐吃得太多了,會造成腸胃的負荷,形成許多慢性病的根源;我利用今天早晨用餐完,到運動場運動回家後,上網了解陳俊旭醫師的專業網站,內容是極為豐富,其中常被問起自然醫學與一般西醫有何不同,以下是官方的解釋:

一、選擇較無傷害性的醫療方式(First Do No Harm) 自然醫學採用天然藥物或方法來治病或診斷,例如精確選用歐美草藥、同類療法製劑、高劑量天然營養素、肌肉骨骼調整、針灸、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、身心運動(Body-Mind Exercise)來協助身體痊癒,以避免產生副作用。盡量不用壓抑的療法來壓抑症狀,而用疏導的方法協助身體康復。因此非不得已,盡量不使用人工抗生素、類固醇、合成藥物、放化療、以及大手術。在診斷與治療過程當中,尊重以及刺激身體原有的自癒力,因為如果自癒力被漠視,痊癒就會有障礙。

二、強調人體的自癒力(Healing Power of Nature ) 善用人體與生俱來、而且有高度智慧的自癒力,移除會干擾自癒力的事物,使用天然方法促進自癒力的療癒過程,使身體運作正常,並且恢復健康。

三、在疾病先兆期即診斷出來並治療(Prevention) 自然醫學重視平日的預防,藉由正確飲食、生活型態、以及適當的運動,使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。定期拜訪自然醫學醫師,檢查身體的潛在跡象,一但發現任何疾病的前兆,即馬上診斷與開始治療。雖然一般西醫也講預防,但自然醫學的預防,遠比一般西醫積極而且有效率,決不會空空等待,等到形成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腎臟病以後才治療。

四、教育病人如何保持健康(Doctor As Teacher) 醫師(Doctor)的拉丁文(Docere)原意是 <老師> 。所以,醫師必須要循序善誘、教導病人生病的原因、痊癒的方法、並且要讓病人知道,身體要恢復健康,病人自己要擔負起責任,自我改變,而非只是完全靠醫師開藥。

五、找出真正病因(Identify and Treat the Cause) 自然醫學不在於壓抑身體不適的症狀,例如頭痛、咳嗽、過敏,更重要的是在找出疾病的根源,以求徹底解決問題,使身體恢復健康。自然醫學認為的病因定義與一般西醫不同。一般西醫受還原主義(Reductionism)的影響,認為病因必須是單一且不可再分割,例如病毒、細菌、腫瘤、、、,但是自然醫學認為病因可以是複雜性的,例如免疫力低下、睡眠缺乏、多重過敏、飲食錯誤、、、等等。舉例說明,一個人傷風感冒,一般西醫認為是病毒感染,治法是殺病毒(但是又沒有什麼西藥可以殺病毒,於是開抗生素殺細菌); 但自然醫學認為是免疫力低下所致,治法是調節免疫力(西醫幾乎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免疫力,自然醫學卻有一籮筐的療法可以用)

六、身心靈的全人醫療(Treat the Whole Person) 自然醫學認為人的身、心、靈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。一個人的健康,受到生理、情緒、精神、基因、環境與社會文化等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響。醫師在診斷與治療一個人的健康時,必須面面俱到,考慮到每個層面,以及其相互關係,而非把人做武斷性的切割。

的確是的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、良好的飲食習慣、良好的運動習慣、我更感恩山林帶給我和太座無窮的樂趣,除了徹底的流汗之外,還吸取了豐富的新鮮空氣,身、心、靈都一起獲得適當的調適,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在神清氣爽的狀態;誠如陳醫師所舉的例子,我目前65歲,但是我的體力狀況或許是50歲的狀態,那真的是因為好的作息、飲食、運動、心靈調適,時時保持愉悅的心境。

祝福朋友們:「健康平安、如意喜樂」!

Cjmchang 2016.0630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