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憂鬱症

今天是0411(星期四),一早做完既定的功課之後,我打開電腦上網,在LINE群組看到老同學上了一則短文,是這麼寫的:很多先進?都有潛在性憂鬱症後群!大凡總批評別人的不是?就是自己的對!那就是此症的病患!要去面對看病吧!要天天開心!多多聽聽接受別人的話吧!其實,上了年紀特別是七十歲左右的老人,是極值得注意的自我健康診斷。潔明找到多年前保留的健康資訊,提供同學、朋友們參考:人為什麼會產生憂鬱?

注意憂鬱症.jpg 

「憂鬱是正常情緒反應之一。」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朝雄說:「腦皮質下有個狀似杏仁的杏仁核(amygdala),專記不好的事;製造焦慮、憂鬱、恐懼等情緒,可以說是負面情緒的製造工廠。但是,在精神科醫師眼裡,低潮不全然是壞事,關鍵在低潮的時間多長、對生活是否造成影響。憂鬱症有什麼症狀?許多人都曾有過憂鬱情緒,但什麼狀況才叫「憂鬱症」呢?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主任張傑文表示,憂鬱症常見的症狀包括:

一、精神症狀:情緒低落、沮喪、悲哀、失眠、食欲減退等。

二、思考症狀:悲觀、失去自信、罪惡感、無助、無望、甚至自殺意念等。

三、身體症狀:如頭痛、胸悶、倦怠感、心悸、便秘、各種自律神經失調。

那請問自己一下,我有憂鬱症嗎?其中九大症狀,有三樣要當心:張傑文指出,心理醫師對於憂鬱症診斷標準,通常會以九種常見症狀來檢視患者。

一、常感到情緒低落、沮喪或失望。

二、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。

三、體重顯著減輕或增加。

四、失眠或睡眠過度。

五、精神狀況過於激昂或遲滯。

六、疲勞或缺乏活力。

七、無價值感或過度不適當的罪惡感。

八、精神不集中、注意力減退。

九、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的念頭。

以上九種症狀中,只要出現其中三種症狀,且時間持續兩周,就可能有憂鬱傾向,如果出現五種症狀,就已經達到憂鬱症的診斷標準,應盡快就醫。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黃正平說,最重要指標是「情緒低落、對外界不感興趣」。像原本愛讀報、看電視、爬山,或茶餘飯後聊是非,現在卻意興闌珊,嚴重者甚至覺得活膩了。那憂鬱症的症狀都一樣嗎?

其實,不同年齡層,憂鬱症狀表現略有出入;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蔡長哲說,老年人憂鬱症常以身體病痛表現,青少年憂鬱症跟成人也不太一樣,不見得會情緒鬱卒,反易出現暴躁易怒、焦慮等情緒。醫師提醒,成年人常因睡不著求助,青少年反倒可能睡太多,也可能變得愛吃;另外,成績退步、蹺家逃課或同儕關係改變,甚至有自我傷害或暴力傾向等,都可能是憂鬱症表徵。

祝福大家:「樂觀進取、吉祥如意」!

Cjmchang 2019.0411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