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過日子

今天是1114(星期四),板橋是一個晴偶多雲偶有雨的日子,我和太座沒受天氣影響,一大早騎摩托鐵馬上山;土城的大暖尖山下著絲絲細雨,也沒影響我們親近山林的興致,今天我們一路沿清溪步道上德安宮。期間,巧遇幾位多月來未見面的山友,總是要話話家常、問問安、別來無恙否?其中有一位多年前在荖濃溪附近購買的房子,每年總要回去住些日子,這次回去住了近三個月,感覺她的氣色好極了,這位老山友已經高齡近八十。回到家,在同學LINE群組看到同學對當下環境多所抱怨,今天潔明特別找到星雲大師的開示談「自在的生活」,是這麼說的:

自在過日子.jpg 

憂愁煩惱莫管他,逢人見面要說好;

悲歡離合隨因緣,老病死生不牽掛。

─星雲大師

俗話說,人生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,生命苦短,怎麼可以終日憂愁過日呢?那麼如何擁有自在快樂的生活呢?首先「憂愁煩惱莫管他」,像有的人富甲一方,衣食無憂,卻時常為了世俗人情的紛擾,日夜不得安寧。反而有的人雖然沒有錢,卻能安於粗茶淡飯,因此心中無有憂愁,自在度日。

其次,「逢人見面要說好」,我非常提倡「見面三句話」,看到人來說一句:「你好啊!」、「大家好!」、「今天天氣很好啊!」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問候,無形中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,也讓人聽了歡喜。只是有的人個性慳吝,常常見了人,連說一句好話,都不肯布施。其實,一句單純的問好,正是友誼的開端,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密行。

「悲歡離合隨因緣」,就如宋代蘇軾的詞中所云: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」四季有春夏秋冬的更迭,人有生老病死的過程,這是大自然的定律,無可改變的,但是我們的心境卻可以改變。凡事隨順因緣不強求,就能在無常變化的世間,找到身心的安穩處。

「老病死生不牽掛」,以佛教的「十二因緣」來說,生命的流轉是無始無終的,有生就有死,這是自然的法則,不必為此牽腸掛肚。所以,古代的禪者面對生死,有人坐立而去,有人入水高歌而逝,也有人先祭而滅,態度是多麼坦然灑脫啊!我們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,仔細體悟這四句偈的含意,就能漸漸放下許多不必要的牽掛及憂慮,安享自在解脫的生活。

Cjmchang 2019.1114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