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讀經心得分享()

楞嚴經第四卷

捨小乘入佛知見之剖析

入佛知見.jpg

阿難長跪合掌而白佛言:“惟願如來不捨大悲,示我在會諸蒙暗者,捐捨小乘,畢穫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!令有學者,從何攝伏疇昔攀緣,得陀羅尼,入佛知見。”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在會一心,佇佛慈旨。

爾時,世尊哀湣會中緣覺、聲聞,於菩提心未自在者,及為當來佛滅度後,末法眾生發菩提心,開無上乘妙修行路,宣示阿難及諸大眾:“汝等決定發菩提心,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倦,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。“雲何初心二義決定?

“阿難,第一義者,汝等若慾捐捨聲聞,修菩薩乘,入佛知見,應當審觀因地發心,與果地覺為同為異?若於因地,以生滅心為本修因,而求佛乘不生不滅,無有是處。以是義故,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,皆從變滅。阿難,汝觀世間可作之法,誰為不壞?然終不聞爛壞虛空。何以故?空非可作,由是始終無壞滅故。則汝身中,堅相為地,潤濕為水,暖觸為火,動搖為風,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,為視、為聽、為覺、為察,從始入終,五疊渾濁。雲何為濁?阿難,譬如清水清潔本然,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,二體法爾,性不相循。有世間人取彼土塵,投於淨水,土失留礙,水亡清潔,容貌汨然,名之為濁。汝濁五重,亦複如是。

“汝見虛空遍十方界,空見不分,有空無體,有見無覺,相織妄成,是第一重,名為劫濁。汝身現摶四大為體,見聞覺知壅令留礙,水火風土旋令覺知,相織妄成,是第二重,名為見濁。又汝心中憶識誦習,性發知見,容現六塵,離塵無相,離覺無性,相織妄成,是第三重,名煩惱濁。又汝朝夕生滅不停,知見每慾留於世間,業運每常遷於國土,相織妄成,是第四重,名眾生濁。汝等見聞元無異性,眾塵隔越,無狀異生,性中相知,用中相背,同異失準,相織妄成,是第五重,名為命濁。

“阿難,汝今慾令見聞覺知,遠契如來常樂我淨,應當先擇死生根本,依不生滅圓湛性成,以湛旋其虛妄滅生複還元覺,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,然後圓成果地修證。如澄濁水,貯於靜器,靜深不動,沙土自沉,清水現前,名為初伏客塵煩惱;去泥純水,名為永斷根本無明。明相精純,一切變現不為煩惱,皆合涅槃清淨妙德。

“第二義者,汝等必慾發菩提心,於菩薩乘生大勇猛,決定棄捐諸有為相,應當審詳煩惱根本,此無始來發業潤生,誰作誰受?汝修菩提,若不審觀煩惱根本,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。處尚不知,雲何降伏,取如來位?阿難,汝觀世間解結之人,不見所結,雲何知解?不聞虛空被汝隳裂。何以故?空無形相,無結解故。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,六為賊媒,自劫家寶,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,於器世間不能超越。

白話簡譯

阿難再向佛請示:「祈請佛慈悲,為我們迷暗中的人,如何捨棄修學小乘,證得自性真心無餘寂靜的大道。使有心求學佛法的人,明白如何降伏過去的攀緣心,進而得總持法門,而入佛的知見。」

這時,佛哀憫在會得到小乘果,或者對於正覺真心還證得的人。也為了將來佛圓寂後,末法時代想要發真心自性求無上正等正覺的人,開示一條上乘的微妙修行的道路。就向阿難及眾生說:「你們既然決定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,對於佛境界的妙明,立志勤求不生疲倦永不退轉。應該首先明白,要發正覺自性的基本初心,開始就要認清兩點決定性的義理。什麼是那兩點基本初心決定性的義理呢?

「第一,就是若要捨棄小乘的聲聞果,修學大乘的菩提道,進入佛的知見境界;要仔細觀察發心的動機,與證果時候得到正覺的真心是相同的?還是不相同的?如果最初發心修證自性的時候是用生滅的心,作為基本修行的因素,而想要用它證得佛乘不生不滅的果位,那是絕對錯誤的。因為這個道理,所以要透徹觀察一切世間,可以造做的事物都會變化幻滅的;你再觀察世間可以造做的事物,哪一樣是不壞的?但從來不曾聽說虛空會爛壞,為什麼呢?因為虛空不是可以造做的,所以始終不能變壞與消滅。你的身上堅固的(如骨骼等)是地的種性;潤濕的(血液、淋巴液等)是水的種性;暖觸的(溫暖的)是火的種性;動搖的(呼吸循環等)是風的種性;綜合起來叫做四纏,構成一個人身。因為這四大種性的交互纏繞作用,分化了你澄明潔淨圓妙的真心自性,發展而成為身體各部分的作用;所以能看、能聽、能感覺、能思惟觀察,自始至終都受時間空間的五疊混濁所牽纏。甚麼叫濁呢?譬如清水,本是清淨的,因為含有塵土灰沙等物質,所以本來的清淨受了窒礙,清濁兩種體性原是不相同的。例如一個人,拿塵土投在清潔的水裡;那麼,土質就失去固定留滯的作用,同時淨水也失去清潔的本相,而形成混濁的狀態;所以名之為濁。你的濁共有五種,也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。

「你見到虛空遍滿十方法界,虛空與所見的內涵不能分別,雖有虛空卻沒有自體,雖然眼睛所見卻不能覺察,虛空與各種現象互相交織形成妄想的世間相,這是第一重叫做劫濁。你的身體組成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類,而形成了見、聞、覺、知的本能,並且受到生理及心理的限制與窒礙,而地、水、火、風的變化使你有覺知,這種互相變化交織造成妄想而成的作用,這是第二重叫做見濁。你心裡的記憶、知識、各種習性等作用,發生所知所見的包括顯現在外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煩惱,當離開外界就沒有現象可尋,離開本覺就沒有自性可得,心裡變化互相交織造成妄想的心理狀況,這是第三重叫做煩惱濁。你朝夕心思起起滅滅不斷,知見總是希望存在世間,可是業力卻運行於當下,於是互相交織造成妄想的痛苦,這是第四重叫做眾生濁。你們原來能見與能聞的覺性原來和自性是一樣的,受到諸多煩惱的干擾,本來沒有的情況卻無端異生,原本自性中相知的覺性,在運用上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,二者互相交織妄想而成生命的歷程,這是第五重叫做命濁。

「你現在要想從見聞覺知上,契合自性本來常樂我淨的佛境界,應當先搞清楚死生的根本道理,然後依據自性本來不生不滅圓滿澄明潔淨自性本能道理。以澄湛的境界扭轉虛妄生滅的妄想作用,逐漸回歸原來的本覺自性,得到自性明白正覺沒有生滅自性本心,然後決定圓滿修學證悟佛果。像是要讓濁水純淨,必須將濁水貯放於靜止的器皿裡,使它靜靜地深沉不動,沙土自然會沉下,清水就顯出來了。這樣就叫初伏客塵煩惱;接著再去掉泥滓保持水的純淨,這叫永斷根本無明。最後再加精進使其明白實相,對一切現象不再生煩惱之心,都能自然而然使其合於自性本體寂滅的清淨妙德。

「第二,你們如果決定拋棄小乘,發勤求自性正覺的真心,對於大乘的菩薩道要以大勇猛的精神去求證,便應當拋棄所有諸相,並詳細審查煩惱的根源,這個使你從無始以來,發生業力叢生之所在,究竟是誰作的又是誰在受罪呢?你要修證自性正覺,如果不詳細觀察煩惱的根源,就不能知道心理生理所產生的虛妄顛倒作用,是從哪裡發生的?如果顛倒在哪裡都不知道,要如何去降伏它,進而證得佛的果位呢?你看世上能解開繩結的人,如果看不見結的所在,如何知道去解開呢?沒有聽過虛空可以被你解開的,為什麼呢?因為虛空沒有形象,根本沒有結需要你去解。你要知道,你現在的眼、耳,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六根就是你的賊媒,自己劫去自己的寶貝;因此,從無始以來的眾生就是被煩惱互相纏縛糾結,所以不能夠超越擺脫所有世間的原故。」(待續)

Cjmchang 2022.0310 圖文:潔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m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